• 2024年第1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基础研究
    • 眼表损伤修复药物研究进展:角膜上皮再生的策略与药物干预

      2024, 1(3):1-3.

      摘要:随着眼科疾病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眼表损伤尤其是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成为现代眼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综 述了近年来对于角膜上皮再生的策略与药物干预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了从基础机制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药物开发,旨 在为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角膜上皮的结构与功能,随后详细阐述了角膜上皮损 伤后的再生机制及面临的挑战,最后重点分析了最新用于促进角膜上皮再生的相关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研究 方向进行了展望。

    • 化脓性链球菌的抗生素耐药现状与疫苗研发进展

      2024, 1(3):4-6.

      摘要:化脓性链球菌(A 组链球菌)可导致无症状感染、咽炎、脓疱病、猩红热或侵袭性疾病,并有可能引发感染后 的免疫后遗症。化脓性链球菌全球发病率依然较高,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可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目前抗生素是非侵 入性和侵入性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近期发现一些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性降低,对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氟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耐药,严重威胁到了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人们重新意识到开发安全有效的化脓性链 球菌疫苗是非常重要的。该文章主要简述了目前治疗化脓性链球菌的抗生素耐药现状及主流疫苗的开发进展。

    • 探究对居家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干预的效果

      2024, 1(3):7-9.

      摘要:目的:研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家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资料,并于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展开如下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n=46,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6,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控制效果、不良情绪改善情况、自我效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不良情绪评分均降低(P<0.05),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能显著提升血压管理成效,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与生活品质,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从而极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展现了其推广应用的广阔前景与价值。

    • 近视力检查在双眼视功能异常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2024, 1(3):10-12.

      摘要:目的:探讨近视力检查在双眼视功能异常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龙马潭区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67例双眼视功能异常筛查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异常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远视力和近视力均达到或超过0.8的患者中,双眼视力异常的比例显著低于仅有远视力达到或超过0.8而近视力不足0.8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力功能检测程序操作简便,能够有力地筛选双眼视功能异常病例,具有临床推广和使用的重要价值。

    • 宫颈癌术后5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 1(3):13-15.

      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根治术后5年内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该研究回顾了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进行根治手术治疗的宫颈癌ⅠA2至ⅢC1期(ⅡB、ⅢA及ⅢB期除外)病例,共153例。根据术后5年内是否复发分为5年内复发组(n=14)及5年内未复发组(n=139),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术后5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肿瘤大小≥4cm及深部间质浸润的发生率于5年内复发组与5年内未复发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大小≥4cm及深部间质浸润是宫颈癌ⅠA2期至ⅢC1期(不包括ⅡB期、ⅢA及ⅢB期)患者根治术后5年内复发的高危因素。

    • 老年癌痛患者治疗与护理进展

      2024, 1(3):16-18.

      摘要:癌因性疼痛症状是老年期年龄阶段癌症疾病患者群体中的高发症状,应当在全面细致评估患者病情前提下,选择适宜策略推进开展治疗护理处置进程。文章将会围绕老年癌痛患者治疗与护理进展,展开简要的综述分析。

    • >临床研究
    •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心脏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4, 1(3):19-21.

      摘要:目的:评价心脏康复治疗对于稳定性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间在医院治疗的82例CHD合并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予以心脏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血糖、运动耐量、心功能、并发症率、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运动耐量指标(6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世卫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控制CHD合并DM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其运动耐量,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佳。

    •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评估

      2024, 1(3):22-24.

      摘要:目的:评估综合康复疗法在慢性前列腺炎(CP)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21年1月30日至2024年1月30日间就诊的80例C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前列腺症状、生活质量评估及心理健康状况,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IP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有明显差异,试验组IPSS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有明显差异,试验组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明显,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在CP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为临床实践中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冷刀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4, 1(3):25-27.

      摘要:目的:研究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术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医院于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108例宫腔粘连患者展开学术研究,并按照患者的入院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实施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样本量分别为53例和55例,治疗方式分别为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与宫腔镜下电切术。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73%)高于对照组(92.4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一周,两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两组组间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55%)高于对照组(13.2%),但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宫腔粘连患者在宫腔镜下通过电切术和冷刀术进行治疗都可以实现对宫腔粘连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对宫腔粘连患者的的临床疗效差异不显著。所以,对于宫腔粘连患者的治疗,建议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和医院的条件灵活选择治疗方法。

    • 稳定性合垫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效果分析

      2024, 1(3):28-30.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应用稳定型合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之间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未接受稳定型合垫和接受稳定型合垫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观察、分析治疗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临床观察指标变化,以及疾病临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更好(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临床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稳定性合垫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消除患者不适,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 基于格林模式的功能锻炼方案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4, 1(3):31-33.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格林模式的功能锻炼方案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选取OVEF行PVP术患者9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行常规性功能锻炼,观察组实施基于格林模式的功能锻炼方案,对两组入选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功能锻炼依从性、胸腔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格林模式的功能锻炼方案能有效提高OVEF患者PVP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功能锻炼依从性,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不同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改善效果对比

      2024, 1(3):34-36.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连续视程(EDOF)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南宁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行EDOF人工晶体植入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类型,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32例,植入TECNISSymfonyZXROO人工晶状体;B组20例,植入AcrySofIQVivity人工晶状体。比较两组患者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VA)、离焦曲线及术后视觉质量问卷调查结果(包括眩光和光晕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UCVA及BCVA指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1.50D至-4.0D范围内的离焦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视力较好;B组患者眩光、光晕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TECNISSymfonyZXROO,Vivity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改善患者的远、中、近视力以及视觉质量方面表现更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生育舞蹈联合冥想对于胎位不正纠正中的效果研究

      2024, 1(3):37-39.

      摘要:目的:探讨生育舞蹈联合冥想对臀位纠正的效果,通过对比分析,评估该方法在提高胎位转正率、改善分娩方式及减少产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并待产孕周期在30~36周之间发生臀位的孕妇共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膝胸卧位矫正法,试验组则实施生育舞蹈联合冥想干预方案。干预方案包括组建专业团队、制定生育舞蹈教学师资要求、具体实施办法及效果追踪。结果:试验组胎位成功转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娩方式方面,试验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剖宫产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育舞蹈联合冥想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安全且有效的胎位纠正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臀位转正率,促进自然分娩,减少产后并发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高龄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 1(3):40-42.

      摘要:目的:调查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于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344例患者为研究样本,按照年龄分为两组,小于75岁的为非高龄组(n=258),75岁及以后的患者为高龄组(n=86),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介入治疗比例。在高龄组中根据不同的治疗策略选择情况分为介入治疗组(n=23)和保守治疗组(n=63),采用单因素分析联合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治疗情况及水平的因素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非高龄组的介入治疗比例(73.26%)显著高于高龄组介入治疗比例(26.74%)。单因素结果提示,不同收缩压、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风险评分(GRACE)、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情况下高龄患者介入治疗与否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结果提示,低缩压、高白蛋白是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的直接促进因素,GRACE评分水平高、肌酐水平高是其阻碍因素。结论:在同等情况下,非高龄(<75岁)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高龄(≥75岁)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比例,高白蛋白、收缩压低是其促进因素,而能够阻碍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因素则应重点关注患者的GRACE评分以及肌酐水平。

    • 分析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价值

      2024, 1(3):43-45.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MC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老年MC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颅脑MRI与CT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表现、检查用时及检查费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脑MRI技术在病灶检出数量上高于CT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的最小病灶直径明显低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MRI的检查时间及费用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MRI技术在老年MCI患者的诊断中较CT技术具有更高的病灶检出率,尤其在微小病灶的识别方面表现更优,但其检查时间和成本较高。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情况及医疗资源合理选择诊断方法,以平衡诊断效率与经济效益。

    • 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炎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2024, 1(3):46-48.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髋部骨折术后肺炎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筛选研究文献,并用PROBAST工具评估研究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汇总10项研究,其中8项显示模型区分度(0.653~0.996),7项提供校准度指标,3项进行外部验证,5项进行内部验证。所有研究均存在一定偏倚风险,但适用性良好。结论:髋部骨折术后肺炎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尚处发展阶段,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模型构建,加强多中心研究和外部验证,以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普适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支持。

    • 机器人辅助Harms钉棒技术治疗上颈椎骨折

      2024, 1(3):49-51.

      摘要:目的:探讨天玑机器人辅助Harms钉棒技术治疗上颈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接受天玑机器人辅助或传统透视辅助Harms钉棒技术治疗的41例上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机器人辅助组21例患者采用天玑机器人辅助Harms技术植入螺钉,传统透视组20例患者采用C臂机辅助Harms技术植入螺钉。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随访数据和影像学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手术。术前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机器人辅助组在一次置钉成功率(P<0.001)、手术时间(P<0.01)和术中出血量(P<0.001)上均明显优于传统透视组,但是住院时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ASIA分级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机器人辅助组的VAS评分(P<0.001)和ASIA分级(P<0.05)随着随访的进展而逐渐降低或改善,传统透视组的VAS评分也逐渐降低(P<0.001)而ASIA分级无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随访达9个月时的骨性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机器人辅助组的置钉精确度及除GehweilerIII型骨折的置钉精确度均显著高于传统透视组(P<0.001)。结论:与传统透视辅助Harms技术置入上颈椎螺钉相比,天玑机器人辅助Harms技术置钉能够显著提高一次置钉成功率和置钉精确度、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是一种治疗上颈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 基于个体化营养干预的高危孕产妇体重管理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2024, 1(3):52-54.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高危孕产妇体重管理与妊娠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灌云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90例高危孕产妇,按照预产期顺序将其随机分成45例对照组和45例试验组。对照组行常规高危孕产妇干预措施,试验组行基于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变化、妊娠方式、新生儿结局以及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孕产妇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巨大儿以及低体重儿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产妇总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营养干预对高危孕产妇体重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 >医学检验
    • 微生物检验工作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分析

      2024, 1(3):55-57.

      摘要:目的:分析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工作开展期间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疾控中心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持续质量改进落实前后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00份标本作为试验对象,划分为持续质量改进落实前100份、落实后100份,对应计入对照组、观察组。对两组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并实施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微生物检验工作期间管理质量各项评分明显更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开展期间。推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极大程度提升管理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4, 1(3):58-60.

      摘要:目的:评估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辅助效果。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医院接受输血的20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划分成对照组(未进行)和观察组(完成筛查),100例/组。查阅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输血相关资料,分析不同因素与不规则抗体的关系,并筛查统计两组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显示有9例患者为阳性,阳性率9.00%。在因素分析中,女性、输血次数超过3次、患有血液相关疾病,以及有妊娠史的患者阳性率相对更高,差异显著(P<0.05)。其他探究因素(如内科疾病、肿瘤疾病)并未出现差异性(P>0.05)。观察组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抗体分布分析,9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者中,Rh系统抗体占比最高,达到77.78%(7例)。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及时发现不规则抗体血液,有助于预防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应予以重视。

    •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2024, 1(3):61-63.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细胞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方式与要点。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并接受血液细胞检验的142例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变量控制法,将142份血液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放置时间、不同抗凝剂比例以及不同质量管控条件下比对检验操作。结果:在24℃室温保存的血液标本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水平均低于4℃低温保存的标本,而血红蛋白(HGB)水平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30min后检验的标本,其RBC、WBC、HGB以及PLT水平均低于放置4h后检验的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抗凝剂配比1∶5000的标本,其RBC、WBC、HGB以及PLT水平均低于使用抗凝剂配比1:10000的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质量控制管理的检验组的工作人员,其检验结果的符合率、工作质量自评及他评综合评分均高于接受常规工作模式管理的检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设立质量控制小组,针对环境温度、抗凝剂配比以及检验时间等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可有效维持与提升血液细胞检验的工作质量。

    • 床旁超声在急诊评估胸腹部创伤急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2024, 1(3):64-66.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在胸腹部创伤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98例疑似胸腹部创伤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再行螺旋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和比较急诊床旁超声检查与螺旋CT检查的效果。结果:在纳入的98例疑似胸腹部创伤患者中,经手术治疗确诊为胸腹部创伤急危重症的有86例(87.76%)。其中创伤性胸腔积液、创伤性气胸、脾脏损伤、肝脏损伤、肺挫伤、肾脏损伤、皮下气肿各有27例、15例、12例、11例、10例、6例、5例。与螺旋CT相比,急诊床旁超声的诊断时间更短[(3.50±0.39)minvs(26.31±2.67)min,t=83.684,P<0.01]。在胸腹部创伤急危重症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方面,急诊床旁超声与螺旋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在胸腹部创伤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且可缩短患者诊断时间,更利于患者后续抢救,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探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白介素6和纤维蛋白原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

      2024, 1(3):67-69.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纤维蛋白原(FIB)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取医院2022年8月至2024年11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99例,年龄均在6~12岁,按感染病原体类型设为细菌组88例,非细菌组111例,非细菌组分为病毒组65例,支原体组46例,另取医院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四组PCT、CRP、IL-6、FIB检测水平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四个指标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四个组之间PCT、CRP、IL-6、FIB水平比较,感染组的四个指标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细菌组的PCT、CRP、FIB水平高于非细菌组(P<0.01),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支原体组比较,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IL-6及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细菌组四个指标的AUC分别为0.997、1.000、0.998、0.782,病毒组四个指标的AUC分别为0.870、0.865、0.973、0.682,支原体组四个指标的AUC分别为0.766、0.846、0.967、0.694。细菌组、病毒组及支原体组的四个指标联合检测的AUC均为1.000。结论:检测PCT、CRP、IL-6、FIB水平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且四者联合检测诊断效能大于单独检测;PCT、CRP的水平可鉴别儿童呼吸道是细菌感染还是非细菌感染。

    • 腹部超声诊断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

      2024, 1(3):70-72.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7月1日期间收治的83小儿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均有术前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其中非复杂性阑尾炎21例,复杂性阑尾炎62例,分析腹部超声在诊断复杂性阑尾炎与非复杂性阑尾炎中的区别。结果:两组超声声像对比,腹腔积液以及腹腔积液的深度在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粪石、阑尾最大直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方的面积(AUC)大小为0.835,提示诊断效能较好,对应最佳截断值为8.15mm。当阑尾最大直径大于截断值8.15mm时,其诊断复杂性阑尾炎的敏感度为77.4%、特异度为84.0%、95%CI为0.724~0.947(P<0.001)。结论:超声上阑尾最大直径大于8.15mm、阑尾中有粪石,阑尾发生坏疽、穿孔可能性高,需及时手术干预。

    • 安顺市无偿献血者血液ELISA检测结合核酸检测中HBV、HCV、HIV检测结果分析

      2024, 1(3):73-75.

      摘要:目的:研究安顺市无偿献血者血液采用ELISA检测结合核酸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结果分析。方法:选择安顺市中心血站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无偿献血者58670例作为检查筛查对象,对其血液进行HBV、HCV、HIV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ELISA)筛查检测,对ELISA检测单试剂有反应性和无反应性的血液标本进行HBV-DNA、HCV-RNA和HIV-RNA核酸筛查检测。结果:在5867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ELISA检测中产生HBsAg血清学双试剂有反应性90例,产生HCV血清学双试剂有反应性19例,产生HIV血清学双试剂有反应性23例,产生其他血清学有反应性112例;ELISA检测单试剂有反应性和未产生血清学反应性的样本数为58426例,进行混合检测出有核酸反应性的血液标本阳性率为0.202%,对混合检测有核酸反应性血液标本进行HBV-DNA、HCV-RNA和HIV-RNA的拆分检测,共检出58例反应性标本数,其阳性率为49.15%,总样本数阳性率为0.099%,其中HBV-DNA核酸反应性样本占比98.28%(57/58)、HCV-RNA核酸反应性样本占比为0%,HIV-RNA核酸反应性样本占比为1.72%(1/58)。58例核酸反应性样本中男性阳性率与女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55岁的核酸反应阳性率明显高于18~40岁的献血者(P<0.05)。讨论: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采用ELISA检测结合核酸检测更大可能避免漏检HBV、HCV以及HIV的血液标本,进一步提高了用血安全性;献血者血液中核酸检测检出有HBV-DNA核酸反应性样本占绝大多数;年龄更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核酸的阳性检出率相对年龄较低的无偿献血者更高。

    •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的诊断价值

      2024, 1(3):76-78.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7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皆实行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两种检验的检出效果作对比,并且对两组以及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尿酸水平结果作对比,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对冠心病诊断的检验价值。结果:尿酸检验的疾病检出率为50.67%,较血清胆红素25.33%更高(P<0.05)。观察组的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尿酸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冠心病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酸检验的冠心病检出效果比血清胆红素更好,需要通过联合检验来提高准确度,为冠心病的疾病诊断与病情程度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护理研究
    • 叙事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康复效果

      2024, 1(3):79-81.

      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黄骅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医院治疗乳腺癌的术后化疗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叙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痛苦、躯体疼痛状态、病耻感和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痛苦状态、躯体疼痛状态、病耻感和生存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耻感评分、心理痛苦评分、躯体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叙事护理可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心理和躯体疼痛,减轻患者病耻感,提高生活质量,对疾病康复有积极作用。

    • 多维化个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 1(3):82-84.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时,运用多维化个体护理模式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 12月期间在医疗服务中心进行观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共60例展开此次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共分成两组,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人数均为30例。两组运用不同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多维化个体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血压、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血压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压更低(P<0.05);分析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更低(P<0.05);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呈现的发生率更低(P<0.05);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更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展开护理中,结合多维化个体护理模式时,有利于降低患者血压,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得较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观察

      2024, 1(3):85-87.

      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持续性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护理模式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盲摸黑白球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效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自我效能评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 个体化管理在冠心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4, 1(3):88-9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个体化管理在冠心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作用以及效果。方法: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共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干预组50例、常规组50例。常规组按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干预组以此作为基础实施个体化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管理,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分值均下降,且干预组各指标分值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少,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实施个体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心理,使其保持良好心态面对疾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2024, 1(3):91-93.

      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8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比较两组的血压情况、自我管理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的血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自我管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对照组好(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3.33%低于观察组的96.67%(P<0.05)。结论:运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症状,优化其血压情况,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营养分级管理结合延续性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后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 1(3):94-96.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分级管理结合延续性护理对结直肠癌(CRC)患者出院后营养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25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62)与研究组(营养分级管理+延续性护理,n=63),比较两组出院后营养状态与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出院后2月,研究组营养良好率高于对照组,重度营养不良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2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RC患者予以营养分级管理结合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抑制营养不良的发生,调节患者的营养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 协同护理联合情志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2024, 1(3):97-99.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接受协同护理与情志护理后对其心理状态与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期间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试验组(协同护理联合情志护理),每组各30例,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评价量表(SDS)与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对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与依从性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SAS与SD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3%VS73.33%,P<0.05)。结论:将协同护理联合情志护理运用在乳腺癌患者中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康复依从性。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4, 1(3):100-102.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2020年7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10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个体化护理),各5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血糖相关指标水平、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有助于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糖水平,优化妊娠结局。

    • 人性化护理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2024, 1(3):103-105.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医院接诊的6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HTN伴DM)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糖水平和舒适度评分。结果:试验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HTN伴DM患者中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其血糖/血压水平,值得临床使用。

    • >中医中药
    • 兰东湿疹1号方联合黄帝内针治疗社区慢性湿疹40例

      2024, 1(3):106-108.

      摘要:目的:探讨兰东湿疹1号方联合黄帝内针治疗社区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期间的40例慢性湿疹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予以兰东湿疹1号方联合黄帝内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患者治疗后的EASI评分、瘙痒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0%。结论:兰东湿疹1号方联合黄帝内针治疗社区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血脉理论指导下运用火熨术在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病护理中的应用

      2024, 1(3):109-111.

      摘要:目的:探讨血脉理论指导下的火熨术在气虚血瘀型的胸痹心痛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柳州市中医医院2023年1月至11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气虚血瘀型的胸痹心痛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加用火熨术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液流动性指标及缺氧敏感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动性指标及缺氧敏感指标水平均降低,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给予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病患者应用血脉理论下的火熨术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状况,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观察

      2024, 1(3):112-114.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比组。对比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比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言语功能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试验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平衡能力评分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将补阳还五汤和康复训练联合应用至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神经功能等情况,有助于疾病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痛风性肾病的中医治疗展望

      2024, 1(3):115-117.

      摘要: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性肾病(GN)的发病率上升。中医学理论认为,其病因主要与脾肾亏虚、湿热内蕴、浊毒内阻以及淤血阻滞等因素相关。中医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利尿通淋、祛痰化瘀、促进尿酸排出等,常用防己、赤小豆等中草药,并采用大风丸、宣痹汤等方剂。中医治疗在降尿酸、降蛋白、保护肾功能等方面具有优势,且安全性高。未来可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优化治疗方案,加强中西医结合。本文主要探讨痛风性肾病的中医治疗前景,并期望通过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机制,开发更多有效的中药方剂和治疗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提高GN的治疗效果。

    • 川明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2024, 1(3):118-120.

      摘要:目的:观察川明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单独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明参治疗。于降脂治疗后2个月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变化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HDL-C、LDL-C、TG、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DL-C、TG、TC水平下降,HDL-C水平上升,且试验组LDL-C、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94.64%)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5.71%)(P<0.05)。结论:川明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安全性较好,整体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 子午流注开穴法穴位贴敷治疗肛肠病术后混合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2024, 1(3):121-123.

      摘要:目的:观察肛肠病术后混合型便秘患者应用子午流注开穴法穴位贴敷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医院肛肠科术后患有混合型便秘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护理前后的便秘评分(wexnei评分)、疼痛评分(VAS)、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率等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比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wexnei评分、VAS评分、SCL-90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比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少(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子午流注开穴法穴位贴敷让患者的疗效、并发症情况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穴位贴敷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2024, 1(3):124-126.

      摘要:痛风性关节炎是以嘌呤代谢障碍、尿酸排泄异常为主要原因,而引起尿酸盐沉积在各骨关节的一种代谢性疾病。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高且影响患者预后,故而如何去有效地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是当务之急。文章通过查阅数据库资源,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概述、病理机制以及穴位贴敷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中医护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下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概述

      2024, 1(3):127-129.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现代临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在保守治疗方面,现代医学的手段较为单一,而中医杵针疗法在治疗腰腿部疾病方面历来具有较好的疗效。为了提供更为充足的证据和资料以支持杵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本文通过检索数个常用的中英文数据库,概述近些年来验证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研究成果,旨在为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研究过程中发现,杵针疗法对于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表明杵针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目前尚缺乏杵针疗法的标准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临床推广也较为局限,故研究人员仍需进一步探讨和解决若干问题。

    • >药物与临床
    • 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研究

      2024, 1(3):130-132.

      摘要:目的:研究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间收治的82例小儿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用药,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再给予头孢曲松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炎症指标水平与安全性等。结果:研究组疗效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一周后研究组炎症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可加速康复时间,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疗效,且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建议积极推广应用。

    • 含伏诺拉生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2024, 1(3):133-135.

      摘要: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采用含伏诺拉生四联疗法的根除效果。方法:于2024年1月至2024年11月,选取Hp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样本共计49例,经随机抽选法均等划分为均组25例的参照组(采用含奥美拉唑四联疗法)与24例的干预组(采用含伏诺拉生四联疗法),比较两组Hp根除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干预组Hp根除成功率(95.83%)高于参照组(68.00%)(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83%)低于参照组(32.00%)(P>0.05)。结论:Hp感染患者实施含伏诺拉生四联疗法根除成功率明显优于含奥美拉唑四联疗法,且治疗安全性基本一致,有望替代临床常规治疗方案。

    • 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及云南白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2024, 1(3):136-138.

      摘要:目的:研究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及云南白药胶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2月至2024年5月8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两组,给予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及云南白药胶囊治疗为实验组(44例),给予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为参照组(42例),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视力情况以及性别、年龄、病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治疗有效率及治疗6个月内注药次数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及云南白药胶囊治疗具有显著疗效,相较于单纯给予雷珠单抗治疗能够更好改善其视力情况,减轻黄斑水肿及视网膜出血,促进患者恢复。

    • 一体化稀释肝素封管液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适用性研究

      2024, 1(3):139-141.

      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稀释肝素封管注射液在临床应用的适配性。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在医院留置静脉管的80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封管液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观察组及B组对照组。A组选择一体化肝素钠封管液进行封管,共41例;B组选择护士自配置的普通肝素钠封管液进行封管,共3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导管堵塞率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率及置管3天后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并针对护理人员对两种封管液的便利性、安全性、封管液对血管的刺激性及护理依从性进行调查评分,对比护理人员使用两种封管液的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实验组的导管堵塞率、CRBSI发生率、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人员对一体化肝素液的便利性、安全性、依从性的临床适应性评分高于自行配置稀释肝素封管液(P<0.05)。护理人员使用一体化肝素封管液的操作时间更少(P<0.05)。结论:一体化肝素封管液相较于临床日常配置的稀释肝素封管液而言具有相当的封管效果,但护理便利度更高,依从性更好,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

    • 药房医嘱单配药中药师干预作用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2024, 1(3):142-144.

      摘要:目的:探析在药房医嘱单配药中实施药师干预模式价值及在提升患者满意度方面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9月至2024年7月,将柳州市鱼峰区里雍镇卫生院药剂科患者处方82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常规干预组41张和药师干预组41张,常规干预组采取常规干预方案,药师干预组采取药师干预方案,对比两组用药配合度、不合理用药率、联合用药率、不良反应率、用药满意率。结果:药师干预组干预后用药配合度92.68%较常规干预组70.73%高(P<0.05)。药师干预组干预后总不合理用药9.75%较常规干预组29.27%低(P<0.05)。药师干预组干预后药物单用63.41%较常规干预组21.95%高(P<0.05)。药师干预组药物总不良反应9.76%较常规干预组36.59%低(P<0.05)。药师干预组干预后用药总满意97.57%较常规干预组75.61%高(P<0.05)。结论:药师干预在提升药配合度、用药满意率及降低不合理用药率、联合用药率、不良反应率方面应用效果显著。

    • >医学教育
    • SPOC 联合翻转课堂在产科规培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2024, 1(3):145-147.

      摘要:目的:研究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堂(SPOC)联合翻转课堂在产科规培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参与规培的36名规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名)和观察组(18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采取SPOC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成果。结果:观察组的考核成绩(技能、理论)和教学质量评价量表(认知、情感和精神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POC联合翻转课堂能明显提高产科规培医师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为临床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值得在产科规培教学中推广。

    • 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在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4, 1(3):148-150.

      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方法:于医院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根据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各42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个月、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自我管理效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更有助于快速改善症状,帮助患者学习自我护理技能,调节不良情绪,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得到患者认可。

    • >医疗管理
    • 探讨健康体检中筛查地中海贫血可疑人群及可视化健康宣传教育的方法效果研究

      2024, 1(3):151-153.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筛查地中海贫血可疑人群,并评估可视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800例健康体检者,依据血常规指标(Hb、RBC、MCV、MCHC)筛查地中海贫血可疑人群,通过随机电子抽号分为对照组(简单健康指导)和观察组(可视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健康知识水平、地贫了解程度、基因筛查率及负面情绪评分(SDS、SAS)。结果:观察组在健康知识、地贫了解、基因筛查率及负面情绪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体检结合可视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升地贫可疑人群的健康知识、预防意识和基因筛查率,改善负面情绪,对降低地贫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细节管理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2024, 1(3):154-156.

      摘要:目的:本文重点分析儿科门诊开展护理服务时医患关系会受到细节管理的一些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医院儿科门诊接收的50例小儿患者为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儿分成对照与观察两个小组,每组人均2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则是在此基础上加入细节护理管理。以医院自制的问卷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护理差错事件、并发症、纠纷事件的发生率,统计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以及对细节管理的关注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0%,明显较对照组的44.00%低(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0%(24/25),对照组为60.00%(15/25),观察组更优越(P<0.05);影响医患关系的三大主因为护理人员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96.00%)、护理操作技术(92.00%)、沟通技巧(88.00%),次要原因为专业素质不高(80.00%)、缺乏人文关怀(76.00%)、环境管理(40.00%)等,充分利用细节管理优势,即可让医患关系更和谐。结论: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采用细节管理模式,除了能让医患关系更和谐外,又能减少医疗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评分,值得推广。

    • 提升基层卫生院(中医馆)中医诊疗服务能力措施研究

      2024, 1(3):157-159.

      摘要:我国大力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并将医保报销比重向基层医院倾斜,以望缓解甚至打破国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今,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均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收获显著的发展,如人力资源进一步稳定、患源进一步增加等。但我们的目标不应局限于当下,还要展望未来,寻求更高的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能力,以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各种威胁,包括新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来自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威胁等。本文以基层中医馆为例,从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两个角度,探讨基层中医诊疗服务能力提升的应对策略,包括提高薪资待遇、做好继续教育、保障财政支持、加快人才引进、做好信息化建设、加入医联体、加强思政教育。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 PDCA护理管理模式对骨科全麻术后转运交接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4, 1(3):160-162.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质量管理: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全麻术后转运交接中发挥的效果,并对护理效果产生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在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医院骨科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的转运交接效率、交接质量评分、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肢体活动度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转运交接效率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交接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和肢体活动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DCA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全麻护理中,对于患者转运交接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使骨科全麻术后转运交接效率、交接质量、病症改善、并发症控制和护理质量明显提升,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

    • 精细化预处理流程对提升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4, 1(3):166-168.

      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预处理流程对提升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期间无锡怡和妇产医院消毒供应室接收的手术器械510件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预处理流程;同期选择510件手术器械作为研究组,实施精细化预处理流程。比较两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及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器械行目测法、10倍放大镜法、白通条监测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预处理流程可明显提升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并提高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感谢关注《健康导刊》杂志官网,目前网站投稿系统处于系统维护阶段,尚未正式投入使用。技术团队正全力优化,维护期间部分功能不完善,敬请谅解。网站正式启用时间将另行通知,请持续关注本网站公告。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期待为您带来更好的体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