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2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基础研究
    • 巧辨非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4例

      2025, 2(7):1-3.

      摘要:4例胸痛入院患者分别为急性心包炎、变异型心绞痛、严重贫血、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样改变,表现为ST段抬高、缺血性J波、T波高耸、“6+2”现象等损伤型或缺血型改变。通过掌握不同疾病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及动态演变规律,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进行判断,帮助临床医生快速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 饮酒和外食对成人超重/肥胖的影响

      2025, 2(7):4-6.

      摘要:目的分析饮酒和外食对成人超重/肥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52例受检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身高、体重、饮食、饮酒情况等,并结合饮酒与外食情况分为对照组、单纯过量饮酒组、单纯外食组和过量饮酒+外食组,分析饮酒和外食对成人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152例体检者中超重61例(40.13%),其中男45例(45.45%)、女16例(30.19%),男性超重率与女性接近(P>0.05)。肥胖36例(23.68%),其中男29例(29.29%)、女7例(13.21%),男性肥胖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单纯过量饮酒组和单纯外食组超重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外食组和过量饮酒+外食组肥胖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身体质量指数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过量饮酒和外食明显增加成年人超重/肥胖的发病率。

    • 2017年至2023年容县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2025, 2(7):7-9.

      摘要:目的分析2017-2023年容县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长期流行特征,为本地区内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7-2023年容县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采用Excel和Joinpoint5.0进行数据库建立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017-2023年容县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7-2023年容县总体报告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11.09,P<0.05],2019年为显著拐点。2017-2019年以每年14.27%的幅度增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14.27,P<0.05];2019年至2023年以21.57%的幅度下降(APC=-21.57,P<0.05)。发病性别比上,男女性别比为1.19∶1,职业分布中以散居儿童(0~5岁学龄前)、农民和学生为主;流行季节分布在2017年冬春季节(次年12月至来年2月、3月至5月)、2019年冬季呈现高峰,总计两个升高峰值,分别为490、456例,共946例;地区分布上,年均发病前三位依次是容州镇、浪水镇、杨梅镇,年均病例数和发病率分别为182例(148.65/10万)、26例(143.74/10万)和63例(138.07/10万)。结论容县其他感染性腹泻总体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依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冬春季节高发,应当重点针对0~5岁学龄前儿童加强管控,有效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

    • >临床研究
    • 无创呼吸机对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5, 2(7):10-12.

      摘要:无创呼吸机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问题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挑战。该文旨在探讨无创呼吸机对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并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研究发现,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心理因素、设备舒适度、患者的文化认知以及医生的指导等。该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这些因素,提出改善依从性的方法,以期改善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2015年至2024年某三甲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2025, 2(7):13-15.

      摘要:目的了解某三甲综合医院连续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为医院感染科学防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按横断面单日点现患率调查法,对2015-2024年某三甲综合医院调查日所有住院患者感染情况进行统一调查,采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5-2024年共调查24789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12人次、532例次;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平均占比达54.14%,不同年份间感染部位分布存在差异(H=23.283,P=0.006);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015-2024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呈下降趋势(χ2=45.919,r=-0.043,P<0.01),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01%;2015-2024年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呈上升趋势(χ2=728.192,r=0.171,P<0.01),平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为75.85%。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和使用有创呼吸机在历年调查人群中的占比呈升高趋势(均r>0,P<0.05)。结论该院整体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07%,相对稳定,但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和有创呼吸机使用在住院患者中的占比有逐年升高趋势,器械相关性感染防控是现阶段该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

    • 矫形鞋垫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步态与姿势控制的效果

      2025, 2(7):16-18.

      摘要:目的探讨矫形鞋垫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步态与姿势控制的改善作用。方法以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023年6月至2024年11月收治的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7例单侧发病的CAI患者为CAI组,27例正常受试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动态力学稳定性指数、静态足底压力分布及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量表(CAIT)评分。CAI组接受矫形鞋垫治疗3个月,治疗后再次评估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前,CAI组荷载变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合力摩擦系数(CO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足底最大压强和平均压强均显著小于对照组,CAIT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CAI组荷载变化较干预前降低,足底平均压强显著大于干预前,CAIT评分较干预前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CAI组的荷载变化、合力COF、足底平均压力及CAIT评分仍存在差异(P<0.05),但差距缩小。两组干预后最大压强、干预前后后足负荷无差异,CAI组干预前后合力COF、足底最大压强和后足负荷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矫形鞋垫能够显著改善CAI患者的动态力学稳定性、优化足底压力分布,并提升踝关节功能评分,从而增强姿势控制能力和步态稳定性,为CAI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血清指标和炎性因子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2025, 2(7):19-21.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血糖、D-二聚体和炎性因子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患者45例,中重症患者18例,重症患者9例。分析不同症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指标、28d存活率差异。结果血糖指标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高于中重症组与轻症组,且中重症组与轻症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中重症组与轻症组,中重症组与轻症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炎性因子指标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CRP指标高于中重症组与轻症组,中重症组与轻症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该研究对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28d随访,其中存活组65例(90.3%),死亡组7例(9.7%)。单因素分析证实血糖异常、D-二聚体异常、炎症因子指标异常指标与不良预后相关(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空腹血糖、D-二聚体及CRP等指标显著异常,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明显相关性。通过对72例患者的随访发现指标异常升高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其中血糖波动反映胰岛功能损伤,D-二聚体提示微血栓形成,炎性因子失衡则驱动全身炎症反应。通过构建“代谢-凝血-炎症”多维度评估体系,为急性胰腺炎早期风险分层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依据,为靶向干预指明了方向。

    • 多学科保温管理对剖宫产早期足月儿黄金1h体温的影响

      2025, 2(7):22-24.

      摘要: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早期足月儿采用多学科综合保温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扶绥县人民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行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为对照组,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为观察组,每组各100例产妇及新生儿。对照组采取新生儿常规保暖措施;观察组采取基于循证与指南的多学科综合保温管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新生儿生命体征、新生儿体温变化。结果两组体温比较,产妇进入手术前两组存在数据差异(P<0.05),其他时间段两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心率比较,观察组手术刀切表皮时[(0min)、回产科时]的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手术刀切表皮时、回产科时)以及呼吸[手术刀切表皮时(0min)、回产科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体温变化比较,出生时,两组体温无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母婴接触时、进入预热好的婴儿床时、转运到产后病房黄金1h内第1次以及转运到产后病房黄金1h内第2次体温更佳(P<0.05)。结论对剖宫产期足月儿采用多学科综合保温管理模式予以干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方法治疗阴道残端及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

      2025, 2(7):25-27.

      摘要:目的分析对阴道残端及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患者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于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112例阴道残端及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9例,治疗组A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27例、治疗组B组(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27例、治疗组C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29例。四组均治疗1个周期。对比四组治疗结束后半年的疗效。结果112例患者中,发现宫颈炎症36例,CIN1级66例,CIN2~3级术后10例。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C组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C组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高于治疗A、治疗B组(P<0.05)。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C组的液基细胞学检查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C组的液基细胞学检查转阴率高于治疗A组、治疗B组(P<0.05)。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C组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逆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C组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逆转率高于治疗A组、治疗B组(P<0.05)。结论对阴道残端及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性感染的患者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能够使得病毒转阴率得到一定提高。

    • 孕32周前后使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2025, 2(7):28-30.

      摘要:目的比较孕32周前与32周后使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接受治疗的GDM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孕32周后开始胰岛素治疗)和观察组(孕32周前开始胰岛素治疗),每组30例。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胎儿健康、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餐前血糖、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胎儿体重、胎动和胎心率均有所改善,且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和Apgar评分较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观察组胰岛素剂量的增加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32周前开始胰岛素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控制G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胎儿和新生儿结局,并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及抵抗发生率。

    • >医学技术
    • CT、MRI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结果分析

      2025, 2(7):31-33.

      摘要:目的探究CT、MRI检查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2022年10月至2024年6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就诊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予以CT、MRI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检查后比较疾病检出率,可见MRI检查相比CT对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更高的疾病检出率(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MRI检查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的症准确率、灵敏度均为95.71%,显著高于CT疾病诊断效能指标数据的72.86%(P<0.05)。结论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MRI检查相比CT具备更为良好的疾病检出率及疾病诊断效能,MRI检查实施后能够为了解患者病情、尽快确诊并接受相关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的临床意义分析

      2025, 2(7):34-36.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在诊断肝硬化及判定病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基于特定期间(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民族医医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71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者71例为对照组。测定与对比两组的凝血四项指标(FIB、TT、APTT、PT);另围绕观察组患者,进行肝功能分级(Child-Pugh):A级组、B级组与C级组,对比其凝血四项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FIB水较对照组低(P<0.05),PT、APTT、TT均较对照组高(P<0.05)。C级组与A级、B级组相比,有着更高的PT、APTT、TT,更低的FIB水平(P<0.05);B级组与A级组比较,PT、APTT、TT更高(P<0.05),FIB水平更低(P<0.05)。结论针对肝硬化患者,通过测定其凝血四项指标,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且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准确判断。

    • CT与MRI检查在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评估

      2025, 2(7):37-39.

      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方法随机抽样2023年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长沙市第一医院接收的82例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为调查对象,并对其病史诊疗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82例患者分别配合完成CT与MRI诊断操作,在评估效能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不同检查的影像学图像质量评分、影像学征象检出率、诊断效能。结果经过CT与MRI检查后,MRI的影像学图像质量评分高于CT(P<0.05);MRI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CT(P<0.05),但二者的特异度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MRI的影像学征象检出率高于CT(P<0.05)。结论在为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时,运用CT诊断检查与MRI诊断检查均可发挥诊断效果,但后者提供良好的影像学征象,其诊断准确度更高,可为后续诊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及结果分析

      2025, 2(7):40-42.

      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间设定为2018年12月至2024年12月,纳入此时段杭州市临安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90例为调查对象,均同意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统计血流情况等指标。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共有86例阳性患者,4例阴性,阳性检出率95.56%(86/90);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乳腺肿块有82例(良性肿块有48例,恶性肿块有34例),漏诊5例,误诊1例,阳性检出率91.11%(82/90),对比金标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灵敏度为94.19%(81/86)、特异度为75.00%(3/4)、准确度为93.33%(84/90),阳性预测值计算为98.78%(81/82),阴性预测值为37.50%(3/8);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良性肿块形态规则30例,形态不规则18例;内部回声均匀32例,不均匀16例;0级8例、I级13例、Ⅱ级27例、Ⅲ级0例;恶性肿块形态规则5例,形态不规则29例;内部回声均匀4例,不均匀30例;血流情况中0级0例、I级3例、Ⅱ级8例、Ⅲ级23例;对比组间结果,良性与恶性肿瘤在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血流信号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流阻力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为乳腺肿块患者诊断时,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获得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与准确度,良好显现肿块特征,以便鉴别其良恶性。

    • 分子诊断技术在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2025, 2(7):43-45.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临床工作中分子诊断技术应用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疾病诊断中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以随机抽样法,选择4000例试验对象,均为呼吸道疾病患者,全部施予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毒培养分离技术检测。将病毒培养分离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诊断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耗时明显少于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0.05);以病毒培养结果作为参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准确率低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准确率(P<0.05)。结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诊断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疾病,耗时短,且诊断结果准确性高,对疾病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可提供可靠且有效的诊断依据,应用价值高。

    • 唐氏筛查与胱抑素C在重度子痫前期筛查中的应用

      2025, 2(7):46-48.

      摘要:目的探讨唐氏筛查相关血清学标志物联合肾功能指标胱抑素C对重度子痫前期的早期识别效能,并分析上述生物标志物水平与围产期母婴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桂北地区135例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重度子痫前期组(63例)和子痫前期组(72例),再选择同期体检的105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并对入组孕妇进行跟踪随访登记。结果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素(β-hCG)、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差异显著(P<0.05);子痫前期与重度子痫前期组PAPP-A、游离β-hCG、CysC、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子痫前期组PAPP-A、游离β-hCG、CysC、Hcy水平较重度子痫前期组低(P<0.05)。对照组、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分娩孕周依次缩短,新生儿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依次降低(P<0.05)。子痫前期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最高(P<0.05)。PAPP-A、游离β-hCG、CysC、Hcy与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呈负相关,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胎死宫内、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对于子痫前期筛查,唐氏筛查指标与胱抑素C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辅助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促进改善妊娠结局。

    • 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宫腔水造影在女性不孕症患者宫腔病变中的应用

      2025, 2(7):49-51.

      摘要:目的分析女性不孕症患者使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联合宫腔水造影(SIS)诊断宫腔病变的效果。方法于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选取60例疑似不孕症女性患者,均进行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3D-TVS、3D-TVS联合SIS检查,金标准参考宫腔镜检查或病理结果,分析2D-TVS、3D-TVS、3D-TVS联合SIS检查不孕症患者的宫腔病变诊断效能。结果在60例不孕症宫腔病变患者中,2D-TVS总检出率为53.33%(32/60);3D-TVS总检出率为81.67%(49/60);3D-TVS联合SIS总检出率为95.00%(57/60)高于2D-TVS、3D-TVS总检出率(P<0.05);在三组疾病检查中,2D-TVS、3D-TVS和3D-TVS联合SI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灵敏度与准确度存在差异,诊断宫腔粘连的灵敏度存在差异,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准确度存在差异(P<0.05);而在宫内膜息肉(特异度、准确度)、子宫粘连(特异度、准确度)、子宫黏膜下肌瘤(灵敏度、特异度)诊断中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TVS联合SIS检查均高于2D-TVS、3D-TVS单一检查。结论3D-TVS联合SIS诊断女性不孕症患者效果显著,其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单一检查,可为临床早期诊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 >护理研究
    • 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探讨

      2025, 2(7):52-54.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中饮食辅助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选取医院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样本量6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饮食+心理护理干预,评估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数值较高(P<0.05);焦虑、抑郁程度评分较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总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慢性胃炎中施以饮食辅助心理护理效果确切,能够纠正营养状况,减轻生理、心理应激,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保温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分析

      2025, 2(7):55-57.

      摘要:目的分析保温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抽取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调查对象,均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入长沙市第三医院进行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一组49例,其中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保温护理。评析指标: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体温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体温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体温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运用含有保温措施的手术室护理,可以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还可控制患者体温,值得借鉴。

    • 舒适护理在EICU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2025, 2(7):58-60.

      摘要:目的近年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就诊率处于持续升高态势。EICU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个集危重症技术和多学科需求的科室,所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复杂、严重、变化率高等特征,再加上患者流动性大、数量多,增加护理难度。因而舒适护理在EICU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成为社会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重点内容。鉴于此,该文分析影响EICU患者舒适因素,并针对EICU舒适护理现状和相应措施展开综述,以期为EICU舒适护理质量提高提供一定参考。

    • 优质护理在老年前列腺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应用效果

      2025, 2(7):61-63.

      摘要:目的探讨在预防老年前列腺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寒战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192例老年前列腺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96例),试验组开展优质护理(96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手术中及术后,试验组体温明显高于参照组,试验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后舒适度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7.92%)高于对照组(90.63%)(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在预防老年前列腺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寒战效果显著。

    • 早期四级康复训练联合ADOPT护理对ICU转出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5, 2(7):64-66.

      摘要:目的探索早期四级康复训练联合ADOPT护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转出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南京市江宁医院ICU转出的12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四级康复训练联合ADOPT护理,对比组间指标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焦虑抑郁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早期四级康复训练联合ADOPT护理应用于ICU转出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减轻其疼痛程度和焦虑抑郁程度。

    • 手术室护理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5, 2(7):67-69.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科学实行手术室护理路径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于2023年4月至2024年10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接收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筛选84例为样本,参照奇偶数法完成分组,分为对比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比组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路径。分析两组的总住院用时、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疼痛评分数据、关节功能评分数据、并发症数据、护理满意度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干预后的总住院用时、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等均少于对比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数据、关节功能评分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d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数据则低于对比组,术后4周的关节功能评分则高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患者关于静脉血栓、关节脱位、伤口感染总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临床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规范实行手术室护理路径可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住院用时,缓解其术后痛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且可使得护理满意度升高,推荐参考。

    • 初产妇开展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分析

      2025, 2(7):70-72.

      摘要:目的分析初产妇开展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岳阳市妇幼保健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1月)收治的初产妇98例为调查对象。依据区组化随机数法分组,其中49例纳入参考组并开展基础护理干预,49例纳入分析组并开展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评析指标:各组的心理状态、分娩自我效能、产后出血量、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干预满意率。结果干预前,各组的心理状态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分析组的心理状态优于参考组(P<0.05)。干预前,各组的分娩自我效能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分析组的分娩自我效能高于参考组(P<0.05)。干预后,分析组的产后出血量少于参考组(P<0.05)。干预后,分析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参考组,且剖宫产率较低(P<0.05)。干预后,分析组的干预满意率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开展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初产妇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同时,还可增强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自然分娩率与干预满意率,值得借鉴。

    • 营养指导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2025, 2(7):73-75.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指导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平果市人民医院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试验组(40例,营养指导护理)。通过对比两组的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和营养不良情况,分析了营养指导护理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显著升高,且生活质量评分(包括心理状态、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通过合理的营养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营养指导,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营养指导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起着重要的正向作用。

    • 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5, 2(7):76-78.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护理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高血压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常规高血压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情况、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焦虑和抑郁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不良症状的情况比对照组患者少(P<0.05);试验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健康教育联合常规高血压护理有助于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身体恢复,可以有效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方式的使用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恢复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护理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高血压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常规高血压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情况、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焦虑和抑郁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不良症状的情况比对照组患者少(P<0.05);试验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健康教育联合常规高血压护理有助于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身体恢复,可以有效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方式的使用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恢复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外周静脉置入中线导管在早产儿与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

      2025, 2(7):79-81.

      摘要:目的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线导管输液应用于早产儿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与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试验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线导管进行输液。对比两组置管穿刺次数和置管留置时间、穿刺时间及家属对导管输液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置管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且置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试验组穿刺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且满意体验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1/30),较对照组30.00%(9/30)低(P<0.05)。结论外周静脉置入中线导管输液工作的开展,利于减少置管穿刺,维持长时间置管留置,还能短时间完成穿刺,让家属获得良好护理满意体验感,降低其导管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能保证其输液的安全。

    • 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路径对营养水平影响

      2025, 2(7):82-84.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安全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者营养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某三级甲医院ICU收治的200例危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应用肠内营养安全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反流与误吸、腹泻)及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后,研究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肠内营养安全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胃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肠内营养干预的有效性,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患者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的影响

      2025, 2(7):85-87.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患者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从2023年6月至8月,选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妇科病房内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6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包含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使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与对比。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该干预措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中医中药
    • 麻甘止咳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分析

      2025, 2(7):88-90.

      摘要:目的探究麻甘止咳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纳入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于医院就诊的8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4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麻甘止咳平喘汤治疗,均以2周为一个治疗周期。观察两组疗效、肺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2周的治疗,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和呼气流量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2周的治疗,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使用麻甘止咳平喘汤治疗可提升疗效,改善肺功能并降低炎症水平,且安全性好。

    • 火针疗法在带状疱疹(肝经郁热型)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2025, 2(7):91-93.

      摘要:目的评价火针疗法在带状疱疹(肝经郁热型)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将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设定为研究具体日期,选入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观察目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样本量相同,均为39例。参照组通过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火针疗法。对每组的中医症候积分、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指标进行统计与评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皮肤鲜红、皮肤瘙痒等中医症候积分比参照组低(P<0.05)。与参照组对照,水疱生长停止时间、水疱结痂时间比较,试验组时间比参照组短(P<0.05)。与参照组相比,在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带状疱疹(肝经郁热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应用火针疗法干预形式,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症状缓解,而且在加快其康复速度方面优势突出。同时,此种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预后。

    • 穴位贴敷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偏瘫临床效果研究

      2025, 2(7):94-96.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经颅磁刺激(TMS)治疗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治疗的120例卒中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TMS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后1、2、4周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预后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治疗后1、2、4周,观察组的FMA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NIHSS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MRS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TMS治疗卒中后偏瘫有助于加强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效果。

    • 补中益气汤结合针刺治疗直肠癌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5, 2(7):97-99.

      摘要:目的探究直肠癌术后气虚不固证泄泻采取补中益气汤结合针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池市中医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术后气虚不固证泄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磁刺激仪联合蒙脱石散)、观察组50例(补中益气汤结合针刺)。比较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情况、盆基底恢复情况、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大便形状恢复时间、腹泻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盆基底恢复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气虚不固证泄泻采取补中益气汤结合针刺进行治疗,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术后疾病恢复。

    • 耳穴疗法用于老年全身麻醉在恢复室苏醒的价值评价

      2025, 2(7):100-102.

      摘要:目的探究耳穴疗法用于老年全身麻醉在恢复室苏醒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南京市江宁中医院例行全身麻醉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30例作为对照组,另3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耳穴疗法,并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应激反应与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激反应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耳穴疗法用于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中,能够加快患者苏醒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生命体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吴茱萸贴敷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

      2025, 2(7):103-105.

      摘要:目的研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吴茱萸贴敷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梧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儿童,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这些儿童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有50例儿童。对照组的儿童接受了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的治疗,而观察组的儿童在此基础上额外接受吴茱萸贴敷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儿童疱疹消退、体温恢复正常、恢复进食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与吴茱萸贴敷联合应用于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中,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这种方法能够缩短病症消退的时间以及住院天数,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同时用药的安全性也较高。

    • 柴胡疏肝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价值评估分析

      2025, 2(7):106-108.

      摘要:目的观察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取柴胡疏肝散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观察对象为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接诊的12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61例)和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的观察组(67例)。观察中医症候积分、临床有效性、炎症因子指标和治疗安全性的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具有可靠的临床效果,促进症状减轻的同时具有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药物临床安全性良好,具有临床优势。

    • 疏肝健脾汤加减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估

      2025, 2(7):109-111.

      摘要:目的评价胃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病患接受疏肝健脾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中医症候积分影响情况。方法运用随机抽样法选取酒泉市中医医院接收的Hp阳性慢性胃炎病患共计14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病患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时间区段为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对照组执行含铋剂四联治疗方案(n=73),试验组执行含铋剂四联治疗与疏肝健脾汤加减治疗方案(n=73)。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胃功能指标、中医症候积分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炎性因子与胃功能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各项检测结果更佳(P<0.05);在治疗效果评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效果更佳(P<0.05);在中医症候积分评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更低(P<0.05)。结论在Hp阳性慢性胃炎治疗中,运用含铋剂四联治疗的同时,配合疏肝健脾汤加减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有效性,改善病患的Hp阳性慢性胃炎症状,治疗安全性比较高,有较高应用价值。

    • >药物与临床
    • 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治疗身材偏矮儿童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5, 2(7):112-114.

      摘要:目的探讨身材偏矮儿童应用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医院诊治的身材偏矮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干预)及观察组(60例,常规干预+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观察两组儿童治疗前及治疗后身高、生长速度、骨龄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身高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生长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骨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针对身材偏矮儿童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身高提升,适宜在医疗实践中广泛应用。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效果研究

      2025, 2(7):115-117.

      摘要:目的探究妊娠高血压患者采取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10月临床确诊的妊娠高血压患者中选取90例实施研究,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实现小组划分。对照组的45例用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的45例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论证两组血压、心率、血流动力学数据、24h尿蛋白和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在经过7d治疗后,两组内的血压、心率、血流动力学数据均下降,但相比结果为观察组更低(P<0.05),24h尿蛋白数据为观察组低(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妊娠高血压效果显著,可在降低血压、心率,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蛋白尿情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创造良好的机体条件。

    •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AMI伴心力衰竭患者PCI中的作用

      2025, 2(7):118-120.

      摘要:目的以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HF)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基于特定时间(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抽取到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AMI伴HF患者资料60例,均接受PCI治疗,依次标出流水号1~60号,依据单双号划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与观察组(30例,术后立即静脉应用rhBNP),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观察组心功能、炎症因子、生活质量、血液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AMI伴HF患者PCI治疗中应用rhBNP,可明显减轻患者胸闷、乏力等症状表现,促进其心脏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 奥美沙坦酯结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应用

      2025, 2(7):121-123.

      摘要:目的分析奥美沙坦酯结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山东省蓬莱中医医院肾病科在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采用奥美沙坦酯治疗)和观察组(62例,实施奥美沙坦酯结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氧化应激指标、糖脂代谢指标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肾间质纤维化水平。结果观察组丙二醛、炎症因子水平、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糖脂代谢指标水平、肾间质纤维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奥美沙坦酯结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效果更佳,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进而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效调节糖脂代谢指标水平,从而改善肾功能,进一步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展,有较高应用价值。

    • 艾司氯胺酮应用于肺癌胸腔镜手术麻醉及镇痛效果分析

      2025, 2(7):124-126.

      摘要:目的分析艾司氯胺酮在肺癌胸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及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将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肺癌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照组使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行常规快速诱导并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诱导方案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0.5mg/kg艾司氯胺酮。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压、心率波动、术后苏醒时间、首次补救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术后焦虑、抑郁及精神状态评分,术后2、6、12、24h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压、心率波动幅度相对稳定,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精神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2、6、12、24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应用于肺癌胸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平稳,术后苏醒较快,可有效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减轻术后疼痛,在保障手术安全和促进患者恢复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不良反应评估

      2025, 2(7):127-129.

      摘要:目的探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应用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按照方便抽样法选取社区内7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纳入研究的时间为2023年8月至2024年10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均为35例。参照组: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试验组:通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血压水平方面,试验组日间与夜间的各项血压结果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两组症状评分,可见试验组分数值低于参照组;在不良反应维度,试验组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结论社区高血压治疗中,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方案相较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同时,此种治疗方案对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作用突出。

    • 盐酸氨溴索结合布地奈德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效果

      2025, 2(7):130-132.

      摘要: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1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例慢阻肺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布地奈德治疗)与观察组(30例给予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血常规炎症指标水平、C反应蛋白、肺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血常规炎症指标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可提高疗效,同时减轻炎症反应,加快机体恢复,同时提高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可为临床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提供参考。

    • 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在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治疗中的应用

      2025, 2(7):133-135.

      摘要:目的探究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72例。研究时间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参照组为硫酸特布他林治疗,试验组为联合布地奈德,经由雾化吸入方式用药。对每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在临床症状评分方面,试验组各项分数值均比参照组低;治疗后,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治疗期间,借助于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的方案,对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意义显著。同时,该种治疗方案在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价值确切。

    • 二甲双胍结合磷酸西格列汀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2025, 2(7):136-138.

      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结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程序随机排序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与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服用磷酸西格列汀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服药前血糖代谢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服药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的血糖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服药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观察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结合磷酸西格列汀的联合药物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异,能有效调控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建议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 氢氧化钙糊剂在牙髓炎患者根管治疗中应用

      2025, 2(7):139-141.

      摘要:目的探究氢氧化钙糊剂在牙髓炎患者根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方便抽样法纳入某医院收治的60例牙髓炎患者,时间区间为2024年1月至12月,经奇偶数字方式分为对照组(奇数)与观察组(偶数)。对照组给予根管治疗联合氯化锌碘仿丁香油粘固粉,观察组给予根管治疗联合氢氧化钙糊剂,比较两组疗效、疼痛指数、炎症因子、临床指标变化、口腔健康情况以及一氧化氢(NO)、骨保护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牙龈、菌斑、出血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O、骨保护素水平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O水平值低于对照组,骨保护素水平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牙髓炎患者根管治疗中应用氢氧化钙糊剂效果显著,可在减轻疼痛同时有效抑制炎症,改善口腔健康,以及可有效抑制NO释放,提高骨保护素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乙酰半胱氨酸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功效

      2025, 2(7):142-144.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对患者机体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医院就治的4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疾病期间采取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观察组则应用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方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病情指标、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等数据,观察组上述指标于治疗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病率,可见观察组发病率较低(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差异(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就诊,运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在使患者病情得以快速改善的同时,其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水平等得到有效恢复,且有效抑制患者并发症发病。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

      2025, 2(7):145-147.

      摘要:目的评价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研究时间设定为2023年2月至2024年12月,随机抽取此时段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每组45例,参照组采取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研讨组采取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压状况、血糖指标、肾功能情况、血压控制率、治疗有效性、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的血压状况、血糖指标及肾功能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研讨组的血压状况低于参照组(P<0.05);研讨组的血糖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研讨组的肾功能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研讨组的血压控制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讨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取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改善血糖指标,保护肾功能,提高血压控制率与治疗有效性,值得参考应用。

    • >医学教育
    •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ICU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5, 2(7):148-150.

      摘要:目的探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PBL)联合案例教学法(CBL)在重症监护室(ICU)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某三甲附属医院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临床实习护理专业的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一对一灌输式的带教模式)和试验组(采用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综合测评成绩,并分析两组护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意识方面的教学成效。结果试验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综合测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意识方面的教学成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生的考核成绩,还可锻炼护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

    • >医疗管理
    • 人工与系统结合处方前置审核模式对PPIs合理应用的影响

      2025, 2(7):151-153.

      摘要:目的提高某院外科病区对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合理用药水平,从而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以及合理用药系统,在某院2021年1-3月、2022年1-3月两个时间段中,分别于每个时间段随机抽取300例外科病区住院期间使用PPIs的处方,分别作为干预前组、干预后组,干预前组采用传统处方审核模式,干预后组采用基于人工与系统相结合的处方前置审核模式,对比两组处方使用PPIs的合理性。结果人工与系统相结合的处方前置审核模式应用后,处方合理率从71.67%提升至83.33%(P<0.05);适应证不合理率由16.67%降至10.67%(P<0.05);用法用量不合理率由5.00%降至0.33%(P<0.05)。经Fisher检验,干预后普通外科、日间手术病房、肝胆胰外科、SICU的不合理医嘱率及总不合理用药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基于人工与系统相结合的处方前置审核模式,可显著提高某院外科病区使用PPIs的合理用药水平,从而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5, 2(7):154-156.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抽样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手术室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领用的800件医用耗材作为对照组,然后选择2024年1月至2024年11月领用的800件医用耗材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耗材申领、领取、盘存时间与医用耗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耗材管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耗材申领、领取、盘存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医用耗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耗材信息记录合格率与可追溯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医用耗材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减少耗材的申领、领取、盘存时间,降低医用耗材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管理质量与护理人员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医院住院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管理改进研究

      2025, 2(7):157-159.

      摘要:目的分析浦北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的退药原因,探究住院科室和药房管理的改进措施。方法抽取浦北县人民医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100张退药处方,回顾性分析退药原因、退药科室以及退药种类,研究管理改进方法。结果出现退药的原因中,因出院退药的人数最多,共42张,占比42.00%;因死亡退药的人数最少,共1张,占比1.00%;退药最多科室为呼吸科,共28张,占比28.00%;最少为口腔科,共1张,占比1.00%;退药最多种类为抗生素,共19张,占比19.00%;外用最少,共1张,占比1.00%。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强化医生安全用药意识,加强药房的药品管理,完善药物管理系统,可避免退药情况发生。

    • 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安全质量管理理念的应用效果

      2025, 2(7):160-162.

      摘要:目的分析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应用于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从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其中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设置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药剂科管理方案,2024年7月至2024年12月设置为干预组,实施以安全质量管理理念为基础开展药剂科管理。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两个时间段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满意评分以及药品过期、药品损坏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药品过期、药品损坏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实施安全质量管理理念有助于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也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借鉴推广。

    • 某院2024年急诊科吗啡注射液处方合理性分析及改进措施

      2025, 2(7):163-165.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某医院急诊科2024年吗啡注射液处方的合理性,并探讨促进急诊科吗啡注射液处方合理应用的改进措施。方法收集医院急诊科2024年全年367例次患者使用的吗啡注射液处方共367张,对上述处方进行点评和分析,统计急诊科吗啡注射液处方的不合理情况。结果2024年1月至12月,367张吗啡注射液处方中有80张不合理处方,处方不合理率为21.80%,主要类型为诊断书写不规范、用法用量不适宜、选药不适宜、存在用药禁忌证、药物联用不合理。结论医院急诊科吗啡注射液处方管理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较多不合理处方,对此需定期举办药学知识培训,提升急诊科医生对吗啡合理用药的认识,并建立处方点评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处方质量持续改进。

    • 构建行政MDT管理模式下的医疗机构药品成本管控

      2025, 2(7):166-168.

      摘要:在医疗成本控制改革的政策背景下,药品成本管理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该文系统探讨了药品成本管理的内涵与现存问题,指出传统管理模式因部门壁垒、数据孤岛及协同机制缺失,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文献综合分析与实践案例研究,提炼出药品成本管理的核心策略体系,认为传统的从优化药品预算编制、优化药品供应目录、实施药品库存分类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和提升药学服务能力,进行药品成本管理,存在协同障碍,不能充分发挥药品成本管理作用的弊端。创新性提出构建行政多学科诊疗(MDT)管理模式,通过整合临床、药学、财务、管理等多个职能部门资源,建立全流程动态联动机制,破除管理的"孤岛效应",促进"质量-成本-价值"三元均衡。研究表明,行政MDT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药品成本管控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为医疗机构实现精益化药品成本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路径。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