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洪佳敏
    2025, 2(2):56-58.
    [摘要](23) [HTML](0) [PDF 0.00 Byte](199)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2000例样本及参与检验工作的10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研究时间进行分组:2021年全年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血液细胞检验,共纳入1000例样本及10名医务人员;2022年全年为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血液细胞检验,共纳入1000例样本及10名医务人员。结果观察组在检验样本不合格发生率、检验工作质量评分及检验工作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方法,可有效降低检验样本不合格发生率,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以及检验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2  综合护理管理对基层医院院内感染预防的作用
    李风,王正霞,孙晓丹
    2025, 2(1):166-168.
    [摘要](17) [HTML](0) [PDF 0.00 Byte](166)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管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及其对院内感染预防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12 月期间 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 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每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包括感染率、护理管理评分 (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感染监控、健康教育)以及医疗服务认可度。结果 试验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 0.05)。 在护理管理评分方面,试验组在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感染监控及健康教育等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 试验组的医疗服务认可度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在基层医院中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对预防院内感染具有显著的 积极作用,不仅能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管理评分,而且能够提高医疗服务认可度,展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
    3  分层管理模式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中的应用
    张夕林
    2024, 1(1):166-168.
    [摘要](6) [HTML](0) [PDF 0.00 Byte](155)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中实施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健康管理中心28名护理工作人员及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实施常规管理期间健康管理中心28名护理人员及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3年7月到2024年1月实施分层管理期间健康管理中心28名护理人员及5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研究期间护理人员为同一组,职位未发生变动,对比护理质量评分、考核成绩、护理差错及投诉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理论成绩、操作技术成绩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护理差错及投诉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护理满意度中,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 在健康管理中心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减少差错率,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4  探究舒适护理应用于胸外科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程晨
    2024, 1(1):163-165.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胸外科术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8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样本,其均来自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医院胸腔外科接收的病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舒适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率等指标的数据。结果 研究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非常适用于胸外科术后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术后效果。
    5  组团式运营模式在母乳库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梅涛,彭悦
    2024, 1(2):166-168.
    [摘要](39)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评估组团式运营模式在母乳库的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母乳库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时间队列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常州妇幼保健院2024年1月到10月期间的捐乳者及用乳新生儿,2024年1月到5月采用常规运营模式作为对照组,6月到10月采用组团式运营模式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种运营模式下的捐乳情况、捐乳质量及母乳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捐乳量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人均捐赠次数和人均捐乳量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捐乳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用奶人数、平均用奶量和用奶天数上均高于对照组,初次使用赠母乳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组团式运营模式在母乳库的管理中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提升捐赠情况和捐赠质量,为母乳库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运营提供支持,并为其他母乳库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提供参考。
    6  基于检验危急值的风险管理对肾内科护理安全的干预效果
    莫海燕
    2025, 2(3):166-168.
    [摘要](15)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检验危急值的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期间浦北县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实施常规肾内科护理管理;为提升护理安全水平,于2023年7月至12月期间选取100例患者作为风险管理组,实施基于检验科危急值的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管理效果及救治成效。结果风险管理组的安全管理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在救治成效方面,风险管理组的处理成功次数高于常规组,而成功救治时间、下达治疗干预时间及上报危急值完成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检验危急值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肾内科护理安全水平,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7  SPD与HIS协同应用于药品耗材物流管理的成效分析
    吴海玲
    2025, 2(4):166-168.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探讨药品耗材物流管理(SPD)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协同应用在药品流通管理中的实际效果。通过案例 分析方法,对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在引入SPD与HIS系统后的药品流通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SPD与 HIS系统的双重运用能显著提升药品配送的效率,有效解决了药品的损耗、缺少和过期问题,并且提高了药品使用的安 全性。此外,SPD与HIS系统的应用也使得药品流通的全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化,为医院管理者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了 科学的决策依据。这一研究结果体现了SPD和HIS在药品流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对优化药品流程管理的相关实践有着积 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8  感染科病房环境管理对院内感染风险的影响
    张燕
    2025, 2(5):166-168.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讨感染科病房环境管理对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效果,并分析其临床优化路径。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设计,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患者编号后,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指定起始位置,按照顺序依次读取数字,将其分为对照 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环境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强化环境清洁、空气 消毒和工作人员防护管理等措施。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用药情况、住院时间等,评估环境管理对降 低感染风险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且观察组在感染控制方面的用药量、 病程指标上也呈现出更为积极的改善趋势,观察组住院时间也较短,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强化感染科 病房环境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9  门诊发药不同用药交代方式的药学服务实践与分析
    张鸿英
    2025, 2(6):166-168.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究门诊发药采用不同用药交代方式的药学服务实践价值。方法将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兴安县人民医院门诊取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所接受用药交代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口头用药交代,n=43)与研究组(口头+书面用药交代,n=47),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用药知识认知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用药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药物使用方法、服用剂量、服用频率、保存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用药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用药交代方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其认识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还可提升患者满意度。
    10  构建行政MDT管理模式下的医疗机构药品成本管控
    闫鹏,郑红毅,程川东
    2025, 2(7):166-168.
    [摘要](13)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在医疗成本控制改革的政策背景下,药品成本管理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该文系统探讨了药品成本管理的内涵与现存问题,指出传统管理模式因部门壁垒、数据孤岛及协同机制缺失,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文献综合分析与实践案例研究,提炼出药品成本管理的核心策略体系,认为传统的从优化药品预算编制、优化药品供应目录、实施药品库存分类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和提升药学服务能力,进行药品成本管理,存在协同障碍,不能充分发挥药品成本管理作用的弊端。创新性提出构建行政多学科诊疗(MDT)管理模式,通过整合临床、药学、财务、管理等多个职能部门资源,建立全流程动态联动机制,破除管理的"孤岛效应",促进"质量-成本-价值"三元均衡。研究表明,行政MDT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药品成本管控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为医疗机构实现精益化药品成本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路径。
    11  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新进展
    刘琳珑
    2025, 2(8):166-168.
    [摘要](11)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率高,多伴有多脏器功能受损,对机体健康的损伤较大。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后会导致胰腺血液循环发生障碍,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消化酶,病情进展迅速,风险高。当前,临床上对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重视程度较高,作为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现主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帮助患者改善疾病疗效及预后。
    12  许玲教授同病异治肺癌咳嗽的经验
    岑睿康,姚嘉麟
    2025, 2(8):163-165.
    [摘要](6) [HTML](0) [PDF 0.00 Byte](153)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本文围绕肺癌咳嗽的中医治疗,系统阐述了许玲教授在治疗肺癌咳嗽过程中运用中医经方治疗疾病的经验与症状改善效果,重点总结了肺癌咳嗽治疗中不同方剂的适应证以及用法,分析其运用半夏厚朴汤、桑杏汤加减、小青龙汤的辨证要点与用药特色,归纳了许教授对不同证型肺癌咳嗽的遣方用药特色与显著疗效。许教授以“病证结合、攻补兼施”为治疗纲领,为肺癌咳嗽的精准施治提供了重要范本。
    13  某院2024年急诊科吗啡注射液处方合理性分析及改进措施
    张文静
    2025, 2(7):163-165.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153)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调查了解某医院急诊科2024年吗啡注射液处方的合理性,并探讨促进急诊科吗啡注射液处方合理应用的改进措施。方法收集医院急诊科2024年全年367例次患者使用的吗啡注射液处方共367张,对上述处方进行点评和分析,统计急诊科吗啡注射液处方的不合理情况。结果2024年1月至12月,367张吗啡注射液处方中有80张不合理处方,处方不合理率为21.80%,主要类型为诊断书写不规范、用法用量不适宜、选药不适宜、存在用药禁忌证、药物联用不合理。结论医院急诊科吗啡注射液处方管理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较多不合理处方,对此需定期举办药学知识培训,提升急诊科医生对吗啡合理用药的认识,并建立处方点评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处方质量持续改进。
    14  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佟增元
    2025, 2(6):163-165.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153)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分析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采用实施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前后的1000份病案进行分析,将前500份病案纳入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将后500份病案纳入观察组,采用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管理,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案管理质量显著提高,同时病案管理差错情况明显降低(P<0.05);且病案管理效率与病案利用率有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案管理中运用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能确保服务中心内病案信息资料的完整,还可明显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有利于提高病案利用率,值得推广运用。
    15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公立医院药品成本控制的影响分析
    崔丽兵
    2025, 2(5):163-165.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153)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讨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公立医院药品成本控制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政策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400种药品为对照组(未实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医 院400种药品为观察组(实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比较两组药品的库存量及药品金额、药品医院周转天数以及调拨 次数。结果 观察组库存量及药品金额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药品医院周转天数少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调拨次数少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公立医院药品成本控制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能 够有效降低药品采购和库存管理成本,从而整体上减少医院的药品支出。建议进一步推广和完善该政策,以提升公立 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16  基于效率医疗背景下入院准备中心应用对提升医院运转效率的影响
    黄婷婷
    2025, 2(4):163-165.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153)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效率医疗背景下入院准备中心应用对提升医院运转效率的影响。方法 运用回顾性分析法,2022 年7月至9月(选取1285例需进行手术的患者)未启用入院准备中心, 2023年7月至9月(选取1631例需进行手术的患 者)启用入院准备中心,对比2022年与2023年7月至9月进行择期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前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另选 取医院外科床位270床,对比2022年与2023年7月至9月进行择期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床周转次数。 结果 2023年7月至9 月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择期手术术前等候时间均短于2022年7月至9月(P < 0.05);2023年7月至9月的平均病 床周转次数多于2022年7月至9月(P < 0.05)。 结论 应用基于效率医疗背景下入院准备中心,可缩短择期手术术前 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增加病床周转次数,提升医院的运转效率,值得推广。
    17  精益管理理念在医院医保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覃彩芳
    2025, 2(3):163-165.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153) 引用文本
    摘要: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医保支付制度的推行,使得我国全民医疗保险制度迎来大革新,医保基本机制逐渐完善,同时也给医院医保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为进一步降低医院医保管理成本,需要改进原有的管理理念。精益管理理念是最符合当前阶段医院医保管理需求的管理手段,旨在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提升。该文聚焦于精益管理理念在医院医保管理实践中的效果,共分为四点进行阐述:首先,系统阐述精益管理的概念;其次,深入分析精益管理在医院医保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再次,深入探究现阶段医院医保管理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最后,提出医院医保精益管理的实践探索路径。期望通过该文为医院医保管理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精益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18  公立医院康复医学科介导的康养服务合作案例研究
    赵昂,王洪涛
    2024, 1(2):163-165.
    [摘要](42) [HTML](0) [PDF 0.00 Byte](153) 引用文本
    摘要:
    本研究以山东省临沭县人民医院(公立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东院区康复中心(康复医学科二病区)与福临养老服务中心的创建合作过程为载体,通过该案例的搭建、分析、总结,旨在探讨县级公立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与养老院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可行性、现有模式、潜在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实现互惠共赢的局面。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实地调研、案例研究及案例搭建,我们发现这种合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使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其具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
    19  预保温策略在手术室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效果研究
    张丹丹
    2024, 1(1):160-162.
    [摘要](7) [HTML](0) [PDF 0.00 Byte](153)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分析预保温策略在手术室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手术室接诊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预保温护理策略。结果 接受手术前,两组患者的体温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直到患者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整体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手术室预防患者术中的低体温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融合预保温的策略,能使得患者手术中的体温指标得到一定幅度的提升,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问题的发生风险,同时也能使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幅度下降。
    20  精细化预处理流程对提升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分析
    颜艳萍
    2024, 1(3):166-168.
    [摘要](14) [HTML](0) [PDF 0.00 Byte](153)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探讨精细化预处理流程对提升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期间无锡怡和妇产医院消毒供应室接收的手术器械510件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预处理流程;同期选择510件手术器械作为研究组,实施精细化预处理流程。比较两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及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器械行目测法、10倍放大镜法、白通条监测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预处理流程可明显提升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并提高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