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AMI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图/表
  • 访问统计
  •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引证文献
  • 资源附件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AMI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296例疑似AMI患者,均接受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D-二聚体(d-dimer,D-D)检测。根据患者是否确诊AMI情况分为对照组(非AMI组,52例)和观察组(AMI组,244例)。分析两组患者依据心肌损伤标志物、D-D诊断AMI及病情评估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D均较对照组高,且均IV级>III级>II级>I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D、MYO、CK-MB、cTnl、BNP、NT-proBNP同AMI正相关(P<0.05)。构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抽取此次研究对象60次(数量≥100),发现联合D-D、MYO、CK-MB、cTnI、BNP、NT-proBNP中的任意"三项"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AUC值较高(P<0.05)。针对急诊收治疑似AMI患者,开展D-D、MYO、CK-MB、cTnI、BNP、NT-proBNP检测,对AMI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准确性有积极作用。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分享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8-20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