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2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调查研究
    • NICU护士非技术技能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2025, 2(12):1-3.

      摘要: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护士非技术技能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软技能测量量表,对275名N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非技术技能得分(150.87±15.49)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务、对本专业的喜爱程度是NICU护士非技术技能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NICU护士非技术技能处于一般水平,职务、对本专业的喜爱程度有助于提高其非技术技能的水平,从而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 嘉定区养老机构护理员传染病症状监测与带病出勤情况调查分析

      2025, 2(12):4-6.

      摘要:目的分析嘉定区养老机构护理员传染病监测症状发生与带病出勤情况,为提升养老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分层抽样法纳入2020-2021年入职于嘉定区20家养老机构从事老年人护理工作并且工作时长满6个月及以上的护理员519名,问卷调查嘉定区养老机构护理员传染病发生、带病出勤、就医行为、疫苗接种及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共调查519名护理员,女性占94.4%;平均年龄(49.4±8.0)岁;83.8%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在过去6个月内,护理员流感样症状发生率为32.4%(168/519),其中出现该症状后的带病出勤率为64.9%(109/168);腹泻发生率4.2%(22/519),其带病出勤率为68.2%(15/22);呕吐发生率2.7%(14/519),其带病出勤率为42.9%(6/14)。养老机构护理员出现流感样症状后选择及时就医率为30.4%(51/168);护理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为5.4%(9/168);仅18.9%护理员在日常工作中按七步洗手法执行手卫生。结论养老机构护理员卫生行为普遍不佳,为养老机构传染病引入和流行带来巨大风险,相关部门亟须大力推进养老机构专业化和职业化护理员数量和质量建设。

    • 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 2(12):7-9.

      摘要:目的调查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针对性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烧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患病情况和社区康复护理情况,调查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依据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问卷-平民版本(PCL-C)评分标准,发现本研究中PCL-C≥38分患者50例,占总人数29.41%。创伤后应激障碍组与非创伤后应激障碍组烧伤部位、烧伤面积、是否残留肢体功能障碍、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部位(躯体及四肢、头面部)、烧伤面积(≥40%)、残留肢体功能障碍、CD-RISC评分是烧伤患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烧伤部位(躯体及四肢、头面部)、烧伤面积(≥40%)、残留肢体功能障碍、CD-RISC评分是烧伤患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积极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 >临床研究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5, 2(12):10-12.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4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AE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患者下呼吸道是否感染MDRO,将其分为MDRO感染组(32例)和非MDRO感染组(114例),分析呼吸道病原学的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ECOPD患者合并下呼吸道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46例患者共检出16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在检出的161株病原菌中,共发现34株MDRO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株数最多,鲍曼不动杆菌的MDRO检出比例最高。COPD病史年限,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及合并II型呼吸衰竭与AECOPD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病史≥10年及长期使用ICS是AECOPD患者合并下呼吸道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OPD病史超过10年及长期使用ICS是AECOPD患者合并下呼吸道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医生在制定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覆盖MDRO的可能,并根据当地病原学分布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25, 2(12):13-15.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2月至2025年2月在医院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化分组分为常规组80例、观察组8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方式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状况、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临床有效性、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氧分压水平高于常规组,且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肺功能状况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性高于常规组(P<0.05);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运用无创呼吸机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提升患者血氧分压水平,改善肺功能,保持良好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提高临床有效性。

    •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及对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2025, 2(12):16-18.

      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疗效及对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贵州省罗甸县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FN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股静脉血流速度、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观察组CRP、TN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采取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及增加出血量,但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同时能更有效地改善下肢静脉血流,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2025, 2(12):19-21.

      摘要: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SF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黔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FH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案,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案。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VAS评分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术后3周、术后6周,两组VAS评分持续降低,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疼痛、稳定性、运动功能、日常活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两组肘关节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肘关节活动度均升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儿童SFH患儿在选择临床方案时,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在改善肘关节功能方面均具有较好效果,但切开复位相比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案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且术后短期时间内疼痛较为明显。

    • 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5, 2(12):22-24.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1-12月于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30例,观察组(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30例。比较两组骨折复位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恢复优良率。结果术前,两组骨折复位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桡骨远端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学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改善患者远端桡骨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的效果突出,且骨折愈合康复速度更快。

    •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辅助手术治疗慢性创面的价值分析

      2025, 2(12):25-27.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辅助手术治疗慢性创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8月至2025年2月期间赣州经开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慢性创面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改良VSD联合手术清创)和对照组(n=40,传统换药联合手术清创)。比较两组在主要疗效指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肉芽生长评分、感染控制率、创面细菌培养转阴率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7d、治疗14d及治疗结束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VSD技术可有效促进慢性创面愈合,降低感染发生率、创口疼痛度及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借鉴。

    • 圈套器冷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广基小息肉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25, 2(12):28-30.

      摘要:目的比较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广基小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于本院行内镜检查的结直肠息肉患者66例,随机数表法分为CSP组和EMR组,各33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息肉切除情况、应激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EMR组比较,CSP组手术总时间及息肉切除时间更短(P<0.05);两组间息肉切除情况、住院总时长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应激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CSP组术后应激指标明显低于EMR组(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中广基小息肉可以被EMR和CSP两种方法有效清除,临床效果相当。但是,CSP治疗对患者的伤害更轻微,不需要进行黏膜下注射,操作过程更加高效,并且减少了出血的风险。

    • 垂直钢丝联合环扎与锚钉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分析

      2025, 2(12):31-33.

      摘要:目的探究垂直钢丝联合环扎技术与锚钉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RockwoodIII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垂直钢丝组和锚钉组,各30例。垂直钢丝组采用垂直钢丝联合环扎治疗,锚钉组采用带线锚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Bostman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Bostman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铆钉组比较,垂直钢丝组手术时间[(45.32±8.67)min与(58.43±10.25)min]、术中出血量[(68.53±15.42)mL与(85.67±18.93)mL]、术后引流量[(42.17±11.36)mL与(56.83±13.28)mL]、住院时间[(7.83±1.72)d与(9.57±2.04)d]及骨折愈合时间[(11.47±2.15)周与(12.93+2.48)周]均更优(P<0.05)。术后1、3、6、12个月垂直钢丝组Bostman评分高于锚钉组(P<0.05)。术后2、4、8、12、24周垂直钢丝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错钉组(P<0.05)。垂直钢丝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锚钉组(26.67%)(P<0.05)。结论经髌骨上极垂直钢丝联合环扎技术治疗骨下极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带线锚钉固定。

    • 不同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压变异性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测价值

      2025, 2(12):34-36.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压变异性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抽样法抽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0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分为病变组(40例)和非病变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压变异系数,包括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CV)、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BP-CV)等,通过ROC曲线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各指标和联合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病变组HOMA-IR、24hSBP-CV、24hDBP-CV均显著高于非病变组(P<0.05)。ROC结果显示,HOMA-IR、24hSBP-CV及两者联合检测对DPN均有一定预测价值[(HOMA-IR(OR=2.315.95%CI=1.236~4.332)、24hSBP-CV(OR=1.8922.95%CI=1.015~3.526)],其中联合检测的AUC最大为0.863。HOMA-IR、24hSBP-CV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血压变异系数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联合评估的整体效能更好。

    •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避孕服务在社区产后访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5, 2(12):37-39.

      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社区产后访视避孕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就诊的220例产妇,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访视的避孕服务,研究组应用IMB模型的避孕服务,随访1年,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避孕知识知晓率、避孕措施落实率、非计划妊娠发生率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的产后避孕知识知晓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产妇避孕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避孕措施落实率高于对照组,且非计划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IMB模型应用在社区产后访视的避孕服务中,可提高产后妇女的避孕知识知晓率和避孕措施落实率,使产妇保持适宜的生育间隔,减少非计划妊娠的发生率,保护生育能力,保障母婴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 宫颈癌组织中CK5/6、P16、P53、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5, 2(12):40-42.

      摘要:目的研究在宫颈癌组织中CK5/6、P16、P53、Ki67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4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83例宫颈癌患者,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CK5/6、P16、P53、Ki67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CK5/6、P16、P53、Ki67阳性与阴性基础资料情况。结果在收治的183例患者中,CK5/6阳性表达率为86.9%,P16阳性表达率为98.4%,P53阳性表达率为73.8%,Ki67阳性表达率为95.1%。宫颈癌组织P16表达与患者是否感染HPV密切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体内P16、Ki67阳性表达率较高,其中P16与HPV感染关系密切。

    • 口腔种植修复在治疗牙列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25, 2(12):43-45.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优化修复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120颗患牙)牙列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各60颗患牙)。对照组采用常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观察组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咀嚼功能评分、修复美观度评分、修复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随访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及修复美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15.00%)(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修复体完整率、按时复诊率、护理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技术为牙列缺损患者提供了一种功能恢复更佳、美观效果更优、修复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且长期稳定性更有保障的修复方案。

    • 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在儿童语言康复方案中的应用研究

      2025, 2(12):46-48.

      摘要:目的评价在儿童语言康复工作中应用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的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语言康复方案的儿童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取相同的语言康复方案,对照组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观察组基于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实施。对比两组患儿语言改善能力以及家长对干预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语言能力改善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接受性、交流性、描述性及总语言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对干预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应用于儿童语言康复方案中,能够更精准地评估患儿的语言障碍特征,在接受性、交流性、描述性及总体语言能力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采用传统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的患儿,同时获得了更高的家长满意度。

    • 不同体位穿刺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行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5, 2(12):49-51.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体位穿刺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行剖宫产产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于本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80例,两组均行腰麻-硬膜外穿刺麻醉方案,依据产妇体位不同分为坐位组(n=95)与卧位组(n=85)。对比两组产妇到达最终阻滞平面所需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新生儿分娩结局。结果与卧位组产妇相比,坐位组产妇到达最终阻滞平面所需时间缩短(P<0.05);坐位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卧位组(P<0.05);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两组新生儿分娩结局(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采用坐位进行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可显著缩短感觉阻滞平面达到预定水平所需时间,并降低穿刺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上肢机器人手套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干预效果

      2025, 2(12):52-54.

      摘要: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手套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5年1月期间,在本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运动+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上肢机器人手套训练和镜像疗法。两组均治疗8周(每周5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MAS评分、FMA-UE评分、Barthel指数、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图IEMG值、NIHS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UE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静息状态IEMG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主动运动IEMG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IEMG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上肢机器人手套与镜像疗法,能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痉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化患侧肌肉的肌电活动模式,并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 三维适形和容积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评价

      2025, 2(12):55-57.

      摘要:目的评价三维适形和容积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简单随机抽样2023年2月至2025年1月之间本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4例作为调查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37例。参照组予以卡培他滨片化疗+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予以卡培他滨片化疗+容积调强放疗,比较两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生存质量评分、危及器官的平均剂量、治疗疗效,并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危及器官的平均剂量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疗效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为食管癌患者治疗时,采取卡培他滨片化疗联合容积调强放疗有利于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提高生存质量与治疗疗效,同时,还可降低危及器官的平均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4R危机管理模式在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5, 2(12):58-60.

      摘要:目的探究4R危机管理模式在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5年2月期间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5,实施常规身体约束护理管理)和观察组(n=105,实施基于4R危机管理模式的约束管理)。对比两组管理前后的心理弹性差异,以及约束时间、身体约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的差异。结果管理前,两组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的坚韧、自强和乐观维度的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CD-RISC各维度评分均较管理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在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约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身体约束率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4R危机管理模式可有效优化ICU患者的身体约束管理,其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同时缩短约束时间,提高身体约束率与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对提升重症患者安全管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护理研究
    • 基于循证护理的集束化干预在预防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中的应用

      2025, 2(12):61-63.

      摘要:目的探析基于循证护理的集束化干预在预防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15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循证护理的集束化干预,对比两组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体位综合征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颈部左边、右边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颈部左边、右边椎动脉的血流量、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更佳(P<0.05)。观察组体位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更佳(P<0.05);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接受基于循证护理的集束化干预可减少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改善颈部血流量、血流速度,提升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早期集束化护理对ICU老年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

      2025, 2(12):64-66.

      摘要:目的探究对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患者实施早期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医院收治的94例ICU老年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7)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47)予以早期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谵妄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3d及7d的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将早期集束化护理应用于ICU老年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降低谵妄发生次数,使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显著改善,提高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值得推广。

    • 个性化综合护理在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2025, 2(12):67-69.

      摘要:目的探讨在交通性脑积水保守治疗患者中应用个性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在医院保守治疗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共3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意识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意识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交通性脑积水保守治疗患者中采用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保持在较好的状态下,意识水平得到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聚焦解决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5, 2(12):70-72.

      摘要:目的探究聚焦解决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在2024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将2024年1-6月收治的4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2024年7-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疼痛程度、焦虑与抑郁评分及康复进程相关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功能锻炼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下的护理干预不仅能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还能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康复进程,值得借鉴。

    • 微视频宣教对机器人辅助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质量的影响

      2025, 2(12):73-75.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微视频宣教对机器人辅助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7月至2025年2月在机器人辅助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视频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宣教,视频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微视频健康宣教护理。记录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患者满意度、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舒适水平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视频组患者术后3d的疼痛程度轻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对比,视频组患者术后3d的睡眠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视频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情绪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视频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舒适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视频组患者舒适水平高于常规组舒适水平(P<0.05)。结论对机器人辅助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微视频宣教护理,有助于控制患者术后急性疼痛、提高术后康复质量。

    • 集束化护理对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5, 2(12):76-78.

      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肿瘤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2-8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自我管理量表(CPPSM)在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维护依从性、日常导管观察、带管运动及带管日常生活7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II)在健康责任、自我实现、营养、人际关系、运动锻炼及压力管理6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显著提高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消化道出血患者全科护理路径的设计与实施

      2025, 2(12):79-81.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全科护理路径设计与实施效果。方法抽取2023年1-10月在安顺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控制时间与住院时间、负性情绪(焦虑、抑郁)、护理效果、护理服务评价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医疗服务评分、关怀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出血控制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科护理在消化道出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出血控制时间与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 希望水平联合配偶参与自我心理调适护理对卵巢癌术后患者复发恐惧的影响

      2025, 2(12):82-84.

      摘要:目的探讨希望水平联合配偶参与自我心理调适护理对卵巢癌术后患者复发恐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收治的66例卵巢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希望水平联合配偶参与自我心理调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复发恐惧程度、心理状态(焦虑、抑郁)、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恐惧疾病复发量表(FCR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FCRI、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中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内在力量和行动力以及与他人互动和支持三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中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生理功能四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希望水平联合配偶参与自我心理调适护理可有效降低卵巢癌术后患者的复发恐惧,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且该护理模式下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

    • 主观意念引导模式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5, 2(12):85-87.

      摘要:目的分析主观意念引导模式护理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对其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于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主观意念引导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心理弹性水平与睡眠质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心理弹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24~72h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主观意念引导模式护理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对于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还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学习和借鉴。

    • 白血病化疗后肛周感染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25, 2(12):88-90.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白血病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例2024年1-12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干预),观察组40例(常规干预联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指标、肛周感染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LQ-C30)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干预后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化疗后出现肛周感染的白血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肛周感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术期优化护理模式在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5, 2(12):91-93.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优化护理模式对日间手术患者围术期安全管理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本院日间手术中心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ERAS优化围术期护理模式)、对照组(传统围术期护理模式)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指标(禁食时间、禁饮时间、饥饿VAS评分、焦虑评分)、术中指标(手术等待时间、术中最低体温)、术后指标(焦虑评分、NRS疼痛评分、手术室满意度)。结果两组入院及入手术室时焦虑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禁食、禁饮时间、手术等待时间、焦虑评分、术中体温稳定性、术后疼痛评分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科室对手术室满意度、护士对手术室满意度等满意度评分均高(P<0.05)。结论ERAS的优化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饥饿,口渴,低体温)心理应激(焦虑),并减轻了术后疼痛,提升护理综合满意度。

    •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5, 2(12):94-96.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于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5例,给予快速康复护理)。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术后康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下,观察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黏膜恢复及住院时间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有助于加速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康复过程,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舒适护理在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5, 2(12):97-99.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肾功能衰竭患者4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白蛋白水平、抑郁和焦虑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66.66%)(P<0.05);护理后观察组白蛋白水平、生活质量评分(SF-36)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抑郁评分(HAMD)、焦虑评分(HAM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肾功能衰竭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较好,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利于维持患者的白蛋白等相关指标稳定,实现患者心理状态的良好调节,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基于预见性护理理论的精细化管理在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5, 2(12):100-102.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预见性护理理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急诊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本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急诊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基于预见性护理理论的精细化管理)和对照组(n=50,急诊手术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疼痛、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切口感染、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术后6、24、48、72h的VA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手术等待时间更短,术中护理配合失误次数减少(P<0.05);观察组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护理指标及护理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预见性护理理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急诊手术护理中展现显著优势,该模式有助于降低术后总不良事件发生率、缓解术后短期疼痛、优化急诊手术流程、全面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急诊护理中舒适护理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

      2025, 2(12):103-105.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急诊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1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呼吸内科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舒适组(常规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及常规组(常规护理),每组各30例。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舒适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氧合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舒适组患者Sa02、Pa02指标高于常规组、PaC02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舒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及各项氧合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并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 饮食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2025, 2(12):106-10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引入饮食护理方案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n=45)、试验组(常规+饮食护理,n=45)。比较两组血糖水平、饮食行为评分、自我感受负担(SPBS)及生活质量(DSQL)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规律饮食评分、合理饮食评分、适中能量摄取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规律饮食评分、合理饮食评分、适中能量摄取评分均增加,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SPBS评分与DSQ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PBS评分与DSQL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干预后,有助于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减轻自我感受负担,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2025, 2(12):109-111.

      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法选取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在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28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不同时期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睡眠质量、生活自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3、7d,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髋关节Harris量表(HHS)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HH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参照组、PSQI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护理中能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

    • PDCA循环模式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5, 2(12):112-114.

      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模式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选取泰兴市人民医院在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n=40)实施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饮食护理。对比两组营养学指标、饮食依从行为及肾功能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营养学指标、饮食依从行为评估量表(RABQ)各维度评分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0d后,观察组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及白蛋白(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依从性、摄钾依从性、摄盐依从性及液体限制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饮食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并有助于延缓肾脏疾病进展。

    • >中医中药
    • 枕下三角区推拿结合物理疗法对颈肩综合征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改善的研究

      2025, 2(12):115-117.

      摘要:目的探究枕下三角区推拿结合物理疗法对颈肩综合征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颈椎病颈肩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物理疗法组(物理疗法)、推拿组(推拿疗法)、联合组(物理联合推拿疗法),各40例。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关节活动度等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于物理疗法组及推拿组,联合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下降、颈椎活动度评分下降(P<0.05);治疗后,相比于物理疗法组及推拿组,联合组颈痛量表评分下降、肩关节评分升高,且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物理疗法组及推拿组(P<0.05)。结论枕下三角区推拿结合物理疗法可减轻颈肩综合征患者颈部疼痛,改善颈椎的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并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 穴位贴敷、热敷联合水胶体敷料贴敷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

      2025, 2(12):118-120.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热敷联合水胶体敷料贴敷在提高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患者术后舒适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7月至2024年10月本院肝胆胃肠外科收治的180例行HAIC的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HAIC术后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热敷联合水胶体敷料贴敷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1、12、24、48h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24、36、48h恶心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24、36h干呕、呕吐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h发生干呕、呕吐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AIC术后行穴位贴敷、热敷联合水胶体敷料贴敷可改善患者短时间内术后疼痛、恶心相关症状,提升患者舒适度。

    • 曾天治针灸学术思想:历史溯源、理论体系构建与当代意义

      2025, 2(12):121-123.

      摘要:曾天治作为民国时期岭南针灸名医及澄江学派重要传承者,其针灸学术思想在近代针灸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曾天治针灸学术思想,探讨其在当代针灸临床实践、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为现代针灸学发展提供宝贵经验与借鉴。以曾天治的代表作《科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寻针曾天志针灸经验集》为核心,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追溯其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剖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家庭因素及师承关系。从针灸治疗原理的科学性、经穴定位标准、病证治疗原理、中西医汇通治疗模式以及针灸治疗成功因素等方面,系统阐述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展现其学术思想的独特性与创新性。曾天治学术思想涵盖针灸治疗科学性、经穴定位标准、病证治疗原理、中西医汇通及治疗成功因素等多方面。他从内分泌学、荷尔蒙学等角度论证针灸科学性;提出包括位置、指掐感受、入针感受、疗效在内的经穴定位标准;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知识阐述病证治疗原理;采用西医诊断结合传统针灸治疗疾病;明确知识技能等内在因素与设备、宣传等外在因素对针灸治疗成功的影响。结论曾天治的学术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创新性,还丰富了针灸临床经验、推动了针灸宣传,对当代针灸临床实践、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 参附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5, 2(12):124-126.

      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心源性休克(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3年6月至2025年3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C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加用参附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连续治疗7d,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SBP、DBP、HR、CV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SBP、DBP更高,CVP更低(P<0.05),但两组治疗3h后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治疗24h后表现出更低的血清LDH、CK和CK-MB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3/30)和13.3%(4/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患者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加用参附汤合补阳还五汤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心肌酶谱水平,提高疗效。

    • 芳香疗法联合督灸对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2025, 2(12):127-129.

      摘要:目的探讨芳香疗法联合督灸对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共4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予以芳香疗法联合督灸治疗,观察两组干预前后Piper疲乏量表(PFS)评分、癌症疲乏量表(CFS)评分、卡氏功能量表(KP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PFS、CFS和KP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FS、CF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KP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晚期肺癌患者采取芳香疗法联合督灸可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改善生活质量和体能状态,且安全性良好,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 中医穴位贴敷联合情志护理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5, 2(12):130-132.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穴位贴敷联合情志护理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4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肺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穴位贴敷联合情志护理。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炎症相关血液指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炎症相关指标、焦虑(SAS)及抑郁(SDS)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咳嗽、咳痰、喘息改善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中医穴位贴敷联合情志护理可显著缩短肺炎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长,有效改善炎症反应,减轻抑郁焦虑情绪,全面提升生活质量。

    • 虎符铜砭刮痧联合拔罐对面部中度痤疮的改善效果

      2025, 2(12):133-135.

      摘要:目的研究虎符铜砭刮痧联合拔罐疗法对面部中度痤疮的改善效果。方法纳入2024年1-12月期间遵义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面部中度痤疮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维A酸外涂联合刺络拔罐)与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虎符铜砭刮痧)各48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皮损评分(GAGS)及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DLQI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GAGS评分、中医症候中主次症各项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GAGS评分低于对照组,中医中主次症各方面低于对照组,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刺络拔罐结合维A酸外涂治疗面部中度痤疮基础上加用虎符铜砭刮痧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 >药物与临床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对比研究

      2025, 2(12):136-138.

      摘要:目的探究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实施恩替卡韦单药治疗、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肝功能指标、HBV-DNA转阴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治疗1个月与3个月HBV-DNA转阴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2.5%,观察组疗效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相比对照组更好(P<0.05);治疗后6个月、1年时,观察组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效果优于恩替卡韦单药,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有良好的安全性。

    • 加替沙星眼凝胶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25, 2(12):139-141.

      摘要:目的探究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分别使用加替沙星眼凝胶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3年1-12月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应用加替沙星眼凝胶治疗。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眼部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眼部状态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临床疗效、眼部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药物均能有效清除细菌、而加替沙星眼凝胶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更好,缓解眼部状态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研究

      2025, 2(12):142-144.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FVC、FEV1和FEV1/FV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三项肺功能指标均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Pa02和PaC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气指标均更优(P<0.05)。治疗前,两组IL-8、TNF-a和hsCR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甲泼尼龙和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AECOPD患者具有较佳疗效,能够改善血气指标及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眼角膜浅层异物伤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 2(12):145-147.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左氧氟沙星在急诊处理眼角膜浅层异物伤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428例眼角膜浅层异物伤患者资料,按术后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用左氧氟沙星,n=214)和观察组(左氧氟沙星与rhEGF联合,n=214)。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角膜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治疗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1%)显著高于对照组(93.0%)(P<0.05);观察组角膜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为5.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与rhEGF联合治疗为促进角膜愈合的独立保护因素(OR=3.36P=0.002,95%CI:1.74~6.49)。结论在基层眼角膜浅层异物伤处置中,左氧氟沙星联合rhEGF可有效提升角膜愈合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在基层眼科推广应用。

    • >医学教育
    • 现场指导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2025, 2(12):148-150.

      摘要:目的探讨现场指导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24年3月25日至2024年11月25日。选取同期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骨科实习的护生88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平衡序贯”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4名。参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研究组采用现场指导结合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临床操作技能、综合能力评分以及带教模式满意度差异。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成绩、临床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带教模式满意度为97.73%,高于参照组的77.27%(P<0.05)。结论现场指导结合案例教学法可显著提升骨科临床护理带教质量。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护生能更好掌握知识技能并灵活运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同时有效提高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 BOPPPS教学模式提升公众AED操作技能的效果分析

      2025, 2(12):151-153.

      摘要:目的研究BOPPPS教学模式提升公众AED操作技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参与研究的120例志愿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BOPPPS教学模式,比较分析两组考试得分、技能水平、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技能水平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OPPPS教学模式可提升公众AED操作技能水平、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 >文献综述
    • 生物制剂在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与免疫表型转换机制研究进展

      2025, 2(12):154-156.

      摘要:银屑病(PsO)和特应性皮炎(AD)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免疫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复杂相互作用。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生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效果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在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后,会出现免疫表型转换现象,即原本以某一免疫表型为主导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向另一种免疫表型转变,进而影响疾病的进程和治疗效果。本文将对生物制剂在PsO和AD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深入探讨治疗过程中免疫表型转换的可能机制,旨在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 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性的治疗进展

      2025, 2(12):157-159.

      摘要: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由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异常沉积导致的多系统性疾病,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患者病死率高且预后不良。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抑制浆细胞的异常克隆增殖,降低游离轻链的产生,以减少器官损伤,提高生存率。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原发病情情况、年龄及脏器功能等多种因素选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本文针对轻链型心脏淀粉样酶变性的治疗用药进展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的个性化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2025, 2(12):160-162.

      摘要: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情危重,常需长时间卧床,易引发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康复进程与生活质量。早期运动康复护理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干预手段,近年来在ICU患者护理中备受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实施方法、临床效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参考,推动该护理模式在ICU的广泛应用,改善患者预后。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应用研究进展

      2025, 2(12):163-165.

      摘要:高血压与糖尿病均属于典型的“老年病”,许多患者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对于共患病患者,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属于相互促进关系,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给患者的全身血管及重要器官造成了更大的损害,使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严重者甚至可致死亡。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两病共患意味着治疗和护理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如何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一直是临床重难点。本文综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应用

    • 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025, 2(12):166-168.

      摘要: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需终身药物干预以控制病情进展,延缓并发症发生。常用治疗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利尿剂(如呋塞米)、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阿托伐他汀等。其中,阿托伐他汀作为第三代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疗效。本文综述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旨在为高血压的优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