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2卷第1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临床研究
    • 简易免疫失调指数(IL-6/LY)与肺腺癌浸润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2025, 2(13):1-3.

      摘要:目的研究以白介素-6/淋巴细胞计数比值(IL-6/LY)作为简易免疫失调指数与肺腺癌浸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5月至2025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心大血管外科收治的250例肺腺癌患者。根据病理浸润程度分为非浸润组(99例)和浸润组(151例)。收集患者术前外周血血常规及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计算IL-6与LY的比值、NLR和PLR。应用ROC曲线评估IL-6/LY的诊断效能,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L-6/LY与肺腺癌浸润分型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白蛋白、IL-6、IL-8、NLR及IL-6/LY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IL-6/LY预测浸润性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0.701(95%CI:0.637~0.765)显著高于其他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L-6/LY与肺腺癌浸润分型独立相关[OR=1.231(95%CI:1.127~1.345),P<0.05]。结论IL-6/LY与肺腺癌浸润分型显著独立相关,可作为术前预测浸润程度的潜在指标,有助于指导手术决策,改善患者预后。

    • 急诊床边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并发症的影响

      2025, 2(13):4-6.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床边血液灌流治疗在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并重点分析其对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南华医院在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重度AOP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床边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关键时间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L-8、TNF-a、I-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边血液灌流治疗可有效提高重度AOPP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缩短各项关键治疗时间指标,并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基于ICF理念的家庭参与式手工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

      2025, 2(13):7-9.

      摘要:目的分析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实施基于ICF理念的家庭参与式手工训练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3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基于ICF理念的家庭参与式手工训练。对比两组精细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肌张力评分、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发育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肌张力量表评分、精细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发育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开展基于ICF理念的家庭参与式手工训练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 2(13):10-1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三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效力,评价其在诊疗检验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医院收治的6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胃癌25例,结直肠癌26例,胰腺癌7例,肝癌10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20例及2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AFP、CEA、CA199含量,回顾性分析单独检测或联合检测的结果,对肿瘤标记物的敏感度、特异度进行探讨。结果AFP对肝癌敏感性高,鉴别率为57.11%,CEA对结直肠癌最具敏感度,鉴别率为40.70%,CA199对胰腺癌、结直肠癌鉴别率最高,分别为67.90%、48.11%,若单独一项指标,所有敏感度均较低,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各类型肿瘤的鉴别率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对于常见肿瘤,特别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有效降低误诊率,这对于早期发现及诊断肿瘤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超声清创联合VSD对骨科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5, 2(13):13-15.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清创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SD)对骨科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3年7月至2025年4月收治的50例骨科感染创面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n=25)采用超声清创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干预,对照组(n=25)实施常规清创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感染控制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清创联合VSD技术能显著提升骨科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加速创面修复进程,降低换药频率,缩短感染控制时间,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的副作用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5, 2(13):16-18.

      摘要:目的探究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患者接受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后的副作用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接受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110例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治疗后出现副作用分组,分为副作用组(n=40)与无副作用组(n=70)。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皮损类型、皮损部位、皮肤颜色分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四项指标均是导致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患者出现副作用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出现副作用主要与年龄、皮损类型、皮损部位、皮肤颜色分型有关,后续临床中应着重关注患者的年龄状况、皮损类型与皮损部位及皮肤颜色分型,尽可能减少副作用发生。

    • 可弯曲负压吸引鞘、常规鞘分别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法在上尿路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5, 2(13):19-21.

      摘要: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采取可弯曲负压吸引鞘、常规鞘分别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法,观察组采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能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 核心训练手法+WAFF运动康复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治疗中的应用

      2025, 2(13):22-24.

      摘要:目的针对分娩结束后出现腹直肌分离的患者使用核心训练手法+WAFF运动康复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具体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以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所接收的84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观察组采用核心训练手法+WAFF运动康复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腹围指标、腹直肌分离距离、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围指标、腹直肌分离距离优于对照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结束后出现腹直肌分离的患者使用核心训练手法+WAFF运动康复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疗效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慢性病患者口腔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 2(13):25-27.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病患者口腔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口腔健康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100例慢性病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口腔检查结合病历等方式收集资料,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慢性病患者对口腔卫生重要性知晓率最高占75.0%,每日刷牙≥2次规范率占42.0%。牙齿表面不洁净及牙菌斑附着多的口腔问题占比较高,分别为62.0%、58.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种类、病程、治疗方式、口腔健康知识获取途径等因素与慢性病患者口腔护理现状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患糖尿病、病程年、采取药物治疗及口腔健康知识获取途径为非专业指导是慢性病患者口腔护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病患者口腔护理知识匮乏、行为不规范、健康问题突出,应针对文化程度低、患糖尿病、病程年、采取药物治疗且缺乏口腔健康知识专业指导等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改善其口腔护理现状。

    • >医学技术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技术在颅内动脉瘤DSA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5, 2(13):28-30.

      摘要: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D技术在颅内动脉瘤DSA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5年1月接受DSA介入手术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介入治疗所用技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D-DSA技术)与观察组(3D-DSA技术),各40例,对比两组在微小动脉瘤检出率、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微小动脉瘤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SA应用于颅内动脉瘤DSA介入手术可提高微小动脉瘤检出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造影剂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MRI测量肩关节囊内韧带厚度对早期肩周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5, 2(13):31-33.

      摘要:目的探讨MRI测量肩关节囊内韧带及相关结构对早期肩周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5年1月本院收治的35例早期肩周炎患者为观察组,35例无肩周炎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均接受肩关节MRI检查,测量盂肱上韧带(SGHL)厚度、盂肱下韧带(IGHL)厚度、肩峰下滑囊(SASD)厚度、SASD积液、喙肱韧带(CHL)厚度、肩锁韧带(ACLi)厚度等影像学指标。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早期肩周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早期肩周炎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SASD厚度、SASD积液及ACLi厚度等影像学指标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SGHL、IGHL、CHL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SGHL、IGHL、CHL厚度是发生早期肩周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GHL厚度诊断早期肩周炎的AUC值为0.894(95%CI:0.813~0.975),最佳截断值为2.250;IGHL厚度的AUC值为0.899(95%CI:0.823~0.975),最佳截断值为3.875;CHL厚度的AUC值为0.884(95%CI:0.808~0.959),最佳截断值为2.370。联合三项指标可提高诊断效能。结论基于MRI的肩关节囊内韧带厚度测量对早期肩周炎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联合多项指标可提高诊断效能,可作为临床早期筛查的可靠影像学指标。

    •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栓风险分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5, 2(13):34-36.

      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慢阻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栓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4年3-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慢阻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Wells肺栓塞风险评分和简化版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sPESI进行分组(中、高风险患者进一步进行CT肺动脉造影以确定其诊断),分为低危组(23例)、中危组(25例)和高危组(22例)。比较各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实验室指标水平,并分析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结果高危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且中危组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MPV、PDW、P-LCR和PCT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且中危组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三组PT、APT、INR和PLT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组CRP、WBC、NLR和ESR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且中危组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敏感度86.4%,特异度88.5%,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能有效评估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栓风险,为临床分层管理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双源CT联合MRI在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2025, 2(13):37-39.

      摘要:目的分析双源CT联合MRI在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68例疑似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双源CT和MRI的双重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基准,评估双源CT、MRI单独应用以及两者联合在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同时,对比分析CT与MRI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手术结果显示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60例为阳性,8例为阴性;双源CT检测出46例阳性,22例阴性;MRI检测出53例阳性,15例阴性;联合检查则发现59例阳性(真阳性58例,假阳性1例),9例阴性(真阳性7例,假阳性2例)。MRI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双源CT(P<0.05)。同时,双源CT联合MRI的检查各项指标均高于单独使用MRI或CT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双源CT和MRI在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中可以同时发现多种图像特点,尤其是双源CT和MRI对腰椎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更高,两者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效能。

    • 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临床有效性探讨

      2025, 2(13):40-42.

      摘要:目的探讨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60例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标本类型分为痰液组(120例)、中段尿组(60例)、血液组(80例)、无菌体液组(60例)及粪便组(40例)。所有标本均同步进行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对比两种方法在阳性率、涂片镜检报告时效性及主要病原体检出分布方面的差异。结果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38.6%高于涂片镜检的2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段尿和粪便液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涂片镜检(P<0.05);细菌培养及涂片的痰液标本阳性率最高,且涂片报告时间最短;涂片镜检对革兰阳性球菌的识别与培养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69)。结论对微生物检验标本实施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联合策略,有助于提高病原体检出效率,缩短部分标本报告时间,提升不同病原识别的一致性,并优化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流程。

    • >护理研究
    • 基于优势视角的“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

      2025, 2(13):43-45.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优势视角的“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在干预过程中发生死亡1例、失联3例,最终纳入56例;对照组在干预过程中发生死亡5例、失联2例,最终纳入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基于优势视角的“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干预。对比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结果两组精神支柱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优势视角"一病一品”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艾滋病患者,患者服药依从性、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提高,值得参考借鉴。

    • 格林模式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2025, 2(13):46-48.

      摘要:目的研究格林模式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4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和34例格林模式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格林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睡眠质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疼痛(NR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H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干预1周及2周后NR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格林模式组干预后各时间段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2周后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P<0.05),且格林模式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2周后HHS评分均升高(P<0.05),且格林模式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格林模式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格林模式护理可有效减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及髋关节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 人性化急诊护理+心理护理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2025, 2(13):49-51.

      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急诊护理+心理护理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12月经本院急诊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干预条件下开展人性化急诊护理+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心理应激状况(CD-RISC)评分及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CD-RISC、GQOLI-74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骨折愈合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CD-RISC量表中各项(坚韧、力量及乐观)得分、GQOLI-74量表中各项(躯体、社会、心理功能与物质生活)得分相比对照组均提高(P<0.05)。结论人性化急诊护理+心理护理能够提升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更有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 康复训练联合认知护理干预在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2025, 2(13):52-54.

      摘要:目的探讨在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中康复训练联合认知护理干预的作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7月至2025年2月期间到本院进行医治的60例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30例),另一组则开展康复训练+认知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试验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排尿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护理依从性。结果SAS、SDS评分显示,护理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比两组数值,试验组数值明显更低(P<0.05);护理前两组平均每次排尿量、每日漏尿次数以及每日排尿次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排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对比,试验组护理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联合认知护理干预下,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了排尿恢复效率与护理依从性。

    • 知信行教育模式对全麻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2025, 2(13):55-57.

      摘要:目的探讨知信行教育模式对全麻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1月至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180例行全麻手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的男性患者,考虑到年龄和手术类别可能是CRBD的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进行1∶1邻近匹配均衡两组基线资料,最终成功匹配63对患者,根据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知信行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T0)、苏醒1h(T1)、苏醒2h(T2)和苏醒6h(T3)时CRBD的严重程度、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和术后6h内阿片类药物使用率。结果两组患者T0时无症状、重度患者占比,T1与T2时无症状、轻度、重度患者占比,T3时各级严重程度患者占比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T0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0轻度患者占比显著升高,T1、T2、T3中度患者占比显著下降(P<0.05);T1、T2、T3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程度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6h阿片类药物(芬太尼与曲马多)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信行教育模式能显著减轻全麻术后男性患者麻醉复苏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严重程度,表现为T0时间点轻度症状患者比例显著升高,T1、T2、T3时间点中度症状患者比例显著下降。同时,该干预模式有效稳定了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并显著降低了术后6h内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需求。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5, 2(13):58-60.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护理管理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实施常规社区护理管理)与研究组(53例,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在血压水平、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及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orisky服药依从性评定量表(8项版)(MMAS-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疾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的4个维度(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认知及自护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助于实现患者血压的有效控制,提升其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并改善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 量化评估理念下机械通气ICU重症肺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

      2025, 2(13):61-63.

      摘要:目的探讨量化评估理念下机械通气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肺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4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2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量化评估理念下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护理后两组pH值、Pa02、Sa02水平均明显提高,PaCO2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更显著(P<0.05);机械通气、ICU入住及总住院时间,观察组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APACHEI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量化评估理念下的康复护理,可纠正患者的血气指标,推动患者康复进程,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并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

    • 护患协作护理在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2025, 2(13):64-66.

      摘要:目的评价护患协作护理用于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24年3月至2025年4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传统组、观察组,每组40例。传统组实施基础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护患协作护理。比较各组的疼痛水平、护理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的疼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疼痛水平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为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患协作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护理质量,同时,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小儿癫痫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及家属配合治疗度分析

      2025, 2(13):67-69.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儿内科收治癫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以及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度、家属的照护负担评分、家属的治疗配合度。结果癫痫发作情况:观察组每月平均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疾病认知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照护负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治疗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癫痫患儿护理中强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升家属疾病认知水平与治疗配合度,减轻照护负担,并有效减少患儿癫痫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其机制在于通过系统化宣教改善用药依从性、规避诱发因素及规范家庭管理,具有显著临床推广价值。

    • 个案管理护理干预在喉癌术后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5, 2(13):70-72.

      摘要: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居家护理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喉癌切除术,术后出院实施居家康复护理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实施传统居家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3个月,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持续提高(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高水平病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喉癌术后居家护理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对婴幼儿发育情况的影响

      2025, 2(13):73-7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对婴幼儿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3年8月至2024年9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保健服务的98例婴幼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9)接受常规指导干预,观察组(n=49)接受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干预;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睡眠质量、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前婴幼儿身体发育状况、睡眠质量未见差异(P>0.05),干预后头围、体重以及身长均有所增长。其中相对生长发育更优的为观察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达到100.00%,对照组达到87.7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时间更长,哭闹时间更短(P<0.05)。结论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可有效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改善睡眠质量,并显著提高家属满意度。

    • 基于Triangle模型的分层分级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2025, 2(13):76-78.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Triangle模型的分层分级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23年5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50)运用基于Triangle模型的分层分级延续护理干预方案。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分值、遵医行为分值、生活质量评测分值、负性情绪分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测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分值、生活质量评测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负性情绪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基于Triangle模型的分层分级延续护理干预,可使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升,遵医行为改善,负性情绪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增强。

    • 四位一体式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2025, 2(13):79-81.

      摘要:目的探讨四位一体式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40,四位一体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康复依从性、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护理康复依从性、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位一体式护理模式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 组合赋权法对老年糖尿病衰弱者的自我管理方案影响

      2025, 2(13):82-84.

      摘要:目的探讨组合赋权法对老年糖尿病衰弱者自我管理方案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衰弱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各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组合赋权法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护理干预后衰弱症状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体重下降、肌力减退、疲惫感、行走速度减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药物依从性、饮食管理、运动锻炼及定期监测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合赋权法在老年糖尿病衰弱者的自我管理方案中具有显著优势,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糖、促进衰弱状态改善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接纳承诺疗法在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调适中的应用研究

      2025, 2(13):85-87.

      摘要:目的探讨接纳承诺疗法在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调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膀胱癌尿路造口手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1d、术后第2天及出院1d前实施阶段性接纳承诺疗法干预。对比两组照顾者干预前、干预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照顾者准备度量表(CPS)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CPS、SF-12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1周、1个月、3个月SAS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PS评分与SF-12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纳承诺疗法可有效缓解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能够提高照顾者的照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可以作为术后连续性心理干预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

    • 体位护理联合气压治疗在胫腓骨骨折患者预防下肢血栓中的应用

      2025, 2(13):88-90.

      摘要:目的探究体位护理联合气压治疗在胫腓骨骨折患者预防下肢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5年2月在本院确诊胫腓骨骨折患者74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位护理联合气压治疗,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水平、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血流动力学水平、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患者预防血栓期间提供气压治疗联合体位护理可减少血栓情况出现,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患者凝血功能较理想,术后康复质量较高。

    • 舒适护理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5, 2(13):91-93.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4年1—12月期间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并分析两组在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BP、DBP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BP、DBP及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和舒适状况量表(GCQ)的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的护理中,舒适护理能有效稳定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显著提升其舒适度、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 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对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预后、满意度及情绪的影响

      2025, 2(13):94-96.

      摘要:目的探讨将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应用于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后对预后、满意度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徐州新健康医院手术室收治的65例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实施围手术期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护理前后情绪状态差异。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在工作主动性、护理态度、护理技能、心理支持、健康宣教及治疗环境6个维度的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可有效加速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中医中药
    • 半夏厚朴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患者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2025, 2(13):97-99.

      摘要:目的分析半夏厚朴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痰浊阻肺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AECOPD(痰浊阻肺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n=30,加用半夏厚朴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血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血气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浊阻肺型AECOPD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厚朴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优化血气指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间歇性经口置管进食术联合穴位冰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5, 2(13):100-102.

      摘要:目的讨论间歇性经口置管进食术联合穴位冰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4年8月至2025年3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0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受试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留置胃管护理组(n=35)、间歇性经口置管护理组(n=35)以及间歇性经口置管+穴位冰刺激组(n=35),留置胃管护理组接受常规留置胃管护理,间歇性经口置管护理组接受间歇性经口置管护理,间歇性经口置管+穴位冰刺激组接受间歇性经口置管联合穴位冰刺激护理,对比三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情况、洼田饮水试验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三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间歇性经口置管+穴位冰刺激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评分相比其他两组更低(P<0.05);间歇性经口置管+穴位冰刺激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相比其他两组更低(P<0.05);间歇性经口置管+穴位冰刺激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其他两组更高(P<0.05)。结论间歇性经口置管进食术联合穴位冰刺激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25, 2(13):103-105.

      摘要:目的研究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期间就诊于本院并诊断为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中医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30例)在中医针灸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恢复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经治疗后下肢无力、麻木和腰背疼痛积分明显下降(P<0.05);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直腿抬高角度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更低,直腿抬高角度更大(P<0.05);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过程中,采取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的疗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促进腰部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可放心应用于患者治疗中。

    • 某院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2025, 2(13):106-108.

      摘要:目的分析某院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某院信息管理系统中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800份处方,统计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用药频次,对处方临床应用合理性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使用频次占比27.88%(223/800)、24.63%(197/800),位居前两位;74份处方不符合中成药用药规定,占比9.25%,其中药症不适宜处方数量占比39.19%(29/74),药品用量、用法不适宜处方数量占比25.68%(19/74),禁忌证不适宜处方数量占比21.62%(16/74),联合用药不适宜处方数量占比13.51%(10/74);41例(55.41%)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发热患者占比19.51%(8/41)、胸闷患者占比17.07%(7/41)、头晕头痛患者占比24.39%(10/41)、皮肤瘙痒患者占比34.15%(14/41)、恶心呕吐患者占比26.83%(11/41)。结论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临床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良反应,临床中应进一步提高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针对健康人群的治未病护理服务流程优化路径进展

      2025, 2(13):109-111.

      摘要: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人们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与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中医“治未病”思想以“预防”为核心要义,针对健康人群开展治未病服务,对提升人群健康素养、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课题聚焦当前治未病服务全流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健康信息收集维度不全面、健康状态评价精准度不足、干预措施缺乏个体适配性、服务全周期连续性较弱等,从五个核心方向展开研究:一是完善多维度健康信息收集系统,二是依托先进技术构建精准化健康评估模型,三是制定动态适配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四是强化全流程服务衔接以提升连续性,五是建立覆盖服务全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研究旨在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个性化的治未病服务,进而助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与健康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 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分析

      2025, 2(13):112-114.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智慧结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点。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能深化中医药理论认知、推动中医学进步,还能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使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本文结合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价值,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路径,为今后优化和完善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 >药物与临床
    • 甲硝唑联合制霉菌素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5, 2(13):115-117.

      摘要:目的探讨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甲硝唑、制霉菌素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乐昌市廊田镇中心卫生院妇科门诊就诊的84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甲硝唑治疗1周)与观察组(42例,在甲硝唑基础上应用制霉菌素治疗1周),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微循环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和微循环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周治疗,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62%与对照组80.95%相比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微循环指标中的毛细血管直径和血流灌注高于对照组,水肿率以及红细胞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和制霉菌素用于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中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对炎性因子及微循环有确切的抑制和改善作用,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单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价值

      2025, 2(13):118-12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单药治疗(阿立哌唑、氯氮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广西灵山县精神病医院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包括研究组(n=30,阿立哌唑)、对照组n=30,氯氮平)。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脂质指标、不良反应及心理状态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脂质指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LDL-C、HDL-C、TC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PANSS评分、TG水平、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可有效控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心理状态的同时,引起血脂异常和整体不良反应的风险更低。

    •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5, 2(13):121-123.

      摘要:目的分析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方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37),试验组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酯(TDF)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对比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肝硬化储备功能评分、肝脏影像学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毒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改善比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肝硬化储备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脏影像学转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病毒学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方案有助于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生理痛苦,提升患者肝功能水平,同时能够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保证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此类方法经临床证实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和磷酸铝凝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2025, 2(13):124-126.

      摘要:目的探究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和磷酸铝凝胶对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RE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n=40),观察组接受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和磷酸铝凝胶治疗(n=40),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分析两组胃肠激素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胃肠激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S)降低,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升高,且观察组VIP和SS低于对照组,GAS和MTL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歧化酶(SOD)升高,丙二醛(MDA)降低,且观察组T-AOC和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部烧灼感消失时间、反酸消失时间和胸痛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65.00%(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和磷酸铝凝胶治疗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动力及保护黏膜,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理想治疗方案。

    • 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5, 2(13):127-129.

      摘要:目的探讨普拉克索片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PD患者,通过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单一组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联合组采用普拉克索片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基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估的病情进展差异,以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炎症因子、神经保护相关因子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单一组和联合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单一组(P<0.05)。治疗前,单一组和联合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1B(IL-1)、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Y?-氨基丁酸(GABA)、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7(PARK7)及神经营养因子-3(NT-3)水平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BDNF、5-HT、NE、IL-1B、TNE-a、IL-6、IL-10、IGF-1、GABA、PARK7及NT-3水平均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拉克索片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PD可有效控制症状进展,改善血清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及神经保护相关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医学教育
    • 工作日志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5, 2(13):130-132.

      摘要:目的探究工作日志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5年4月进入本院心内一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的34名护理实习生纳入对照组,对其开展常规教学模式;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的29名护理实习生纳入试验组,对其开展工作日志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不同临床教学模式下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专科技能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经过教学后,试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专科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护理实习生进行临床教学时,开展工作日志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拓展护理实习生理论认知,提升操作考核成绩,同时,也可增强护理实习生的专科技能,提高教学满意度。

    • 耳鼻喉科临床教学中融合应用便携式耳内镜系统的综合研究

      2025, 2(13):133-135.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便携式耳内镜系统在耳鼻喉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优势、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便携式耳内镜系统在解剖教学、疾病诊疗示教、技能培训等教学环节中的实践应用,探讨其对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临床思维的具体作用。同时,针对设备成本、教学模式适配等现存问题进行讨论,为进一步优化耳鼻喉科临床教学、推动便携式耳内镜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 案例教学法联合情景模拟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5, 2(13):136-138.

      摘要: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联合情景模拟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选取2024年2月至2025年3月德阳市人民医院120名新入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带教,试验组接受案例教学法联合情景模拟带教。比较两组在理论知识成绩、操作技能评分、临床应变能力及教学满意度调查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在理论知识成绩、操作技能评分、临床应变能力及教学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能针对性优化护理临床带教流程,促进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升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在临床带教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医疗管理
    • 数字化时代乡镇卫生院女性健康管理的创新实践探索

      2025, 2(13):139-141.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乡镇卫生院的女性健康管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乡镇卫生院女性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探究数字化时代乡镇女性健康管理需求特征、现存问题以及数字化转型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服务模式创新、资源整合与协同等路径,以提升乡镇卫生院女性健康管理水平、满足乡镇女性健康需求并推动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 清单管理联合PDCA循环在产科病区一级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2025, 2(13):142-144.

      摘要:目的探讨清单管理联合PDCA循环在产科病区一级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7月某三级妇幼专科医院产科病区的52名护理人员和29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按照管理模式不同分组。其中,2022年2—4月为对照组(26名护理人员,149例孕产妇),实施常规一级护理管理措施;2022年5—7月为观察组(26名护理人员,149例孕产妇),实施清单管理联合PDCA循环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一级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管理满意度及孕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质量、病情掌握程度、健康教育落实质量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单管理联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增强了护理人员对孕产妇病情的掌握程度、改善了健康教育落实质量,同时提升了护理人员及孕产妇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医院药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作用探讨

      2025, 2(13):145-147.

      摘要:对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监测是确保临床药物安全性和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步骤。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药物品种越来越多,医院药学对ADR的监测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文章以ADR定义和分类为基础,以监测理论和方法为依据,论述了临床药师和药学部门参与数据收集、风险评估、处方审核等工作的核心职责,本文分析了ADR监测在优化处方,减少不良事件,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ADR监测效率和ADR监测智能化提出了发展方向。

    • >文献综述
    •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DH的研究进展

      2025, 2(13):148-150.

      摘要:牙本质敏感(DH)是口腔科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暴露的牙本质受到外界刺激产生的牙本质反应。近年来,激光联合脱敏剂因其疗效显著、操作简单、作用迅速等特点备受临床关注,在治疗牙本质敏感方面应用广泛。本文就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DH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手段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 慢阻肺患者痰液溶解剂与吸入制剂联合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2025, 2(13):151-153.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痰液清除障碍是其重要病理生理特征。近年来,痰液溶解剂与吸入制剂的联合治疗策略在COPD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痰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痰热清等可有效改善痰液性质、促进痰液排出,而吸入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可直接作用于气道,改善通气功能。联合治疗不仅能够协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还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在痰液溶解和化痰方面也显示出独特优势,与现代医学治疗相结合效果更佳。随着GOLD指南的不断更新,吸入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策略也在持续优化,个体化治疗理念逐渐深入临床实践。本文系统综述了痰液溶解剂与吸入制剂联合治疗COPD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 临床生化检验带教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025, 2(13):154-156.

      摘要:临床生化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带教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和未来职业发展。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带教模式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临床生化检验带教相关文献的分析,系统阐述了当前带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学内容抽象复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践操作机会减少等。同时,深入探讨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基于实例的学习(CBL)教学法、混合教学模式等创新教学方法在提升带教质量中的应用效果,以及虚拟仿真技术、信息化教学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研究表明,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带教模式、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生化检验带教质量,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实验室需求的专业人才。本综述旨在为临床生化检验带教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与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2025, 2(13):157-159.

      摘要:妇女常见的非癌性肿块中,子宫平滑肌瘤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在育龄妇女群体中。伴随腔镜技术的进步,腔镜辅助下的子宫平滑肌瘤剔除手术已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法。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视野清晰、操作精确等优势,使得患者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尽管如此,手术后仍有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其成因与手术操作、患者个体差异、术后护理等有关。近些年,随着腔镜技术的日新月异,子宫平滑肌瘤的切除手术展现出微创、可靠、高效等诸多优势,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本文旨在梳理和分析腔镜下子宫平滑肌瘤剔除手术后并发症的起因及护理干预并发症的研究成果。

    • 线粒体自噬在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5, 2(13):160-162.

      摘要: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严重心肺疾病,可造成右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虽然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该病的防治手段认知仍十分有限,而且大多局限于对症状的控制。线粒体自噬是近年发现的用于清除受损线粒体的重要细胞机制。线粒体自噬可以对细胞的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凋亡信号进行调节,在肺动脉高压形成中展现出多方面影响。现就线粒体自噬与PH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讨论以线粒体自噬为靶点的新治疗策略的前景。

    • 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进展

      2025, 2(13):163-165.

      摘要:高血压作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及生存质量的慢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高血压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老年高血压具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显著、脉压差增大、血压波动大、并发症多等特点,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至关重要。缬沙坦氨氯地平作为新型单片复方降压药物,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该药物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基于多智能体协同的健康管理范式:从数据感知到个性化干预

      2025, 2(13):166-168.

      摘要:当前健康管理领域面临三大核心挑战:多源异构数据形成的“信息孤岛”阻碍了跨系统协同,响应链条中的时滞效应导致风险预警迟滞,以及标准化干预策略难以适配个体化健康需求。为突破这些瓶颈,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多智能体系统(MAS)的协同健康管理框架。该框架通过构建“协同感知-动态决策-精准干预”的闭环逻辑,深度融合物联网生理监测、环境传感器数据与临床医疗记录等多模态健康信息,形成以智能体自主协商为核心的“感知-决策-行动”协作网络。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个体全生命周期健康状态的持续追踪与智能化管理闭环。本文重点阐释了该框架的分层架构设计原理、关键技术突破点(包括多模态数据融合机制与强化学习决策优化)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价值,系统论证了如何通过智能体协同机制提升疾病早期风险识别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同时优化健康干预的时效性与个性化水平,最终为主动健康管理范式转型提供可扩展的技术路径。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