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2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调查研究
    • 赣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谵妄知识水平的现状调查

      2025, 2(9):1-3.

      摘要:目的调查赣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对谵妄知识的掌握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赣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ICU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运用《ICU谵妄知识水平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共回收问卷225份,其中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为97.78%。研究结果显示,ICU护士谵妄知识水平平均分为(13.10±3.31)分(满分2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ICU护士谵妄知识得分在不同年龄、工作医院、ICU工作年限、职称、ICU专科护士及谵妄知识培训经历分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学历及婚姻状况对得分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赣州市ICU护士对诱妄知识的掌握水平仍有提升空间,护理管理者应加强ICU护士谵妄知识的系统培训,重点针对谵妄认知薄弱环节开展专项培训。

    • 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 2(9):4-6.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病毒母婴阻断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22年8月至2024年9月在陆川县各医疗机构产科出生的乙肝暴露新生儿,分析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效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对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22年8月至2024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有191例乙肝暴露新生儿,所有新生儿均在出生时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续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如下,其中188例新生儿均完整接种3剂乙肝疫苗;3例需接种4剂乙肝疫苗新生儿,未及时接种第4剂乙肝疫苗,仅接种3剂乙肝疫苗。188例新生儿未感染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9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效果与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出生时是否为低体重儿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效果的危险因素是乙肝疫苗未能全程接种(188例已全程接种,3例未全程接种)、出生时是低体重儿(P<0.05)。结论陆川县乙肝病毒母婴阻断工作获得较为理想的成果,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全程3针(4针)乙肝疫苗接种,能够对新生儿起到一个保护效果,可有效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率。

    • >临床研究
    • 医学营养干预联合知信行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

      2025, 2(9):7-9.

      摘要:目的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学营养干预联合知信行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来桂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2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医学营养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医学营养干预联合知信行模式"的干预措施,观察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良妊娠结局、健康教育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前所有患者的血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干预后血糖代谢指标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依从性和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基于互联网的医学营养干预联合知信行模式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改善患者血糖代谢指标,还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改善母婴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 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疗效分析

      2025, 2(9):10-12.

      摘要:目的分析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为调查对象,共76例,均于2022年4月至2025年1月之间入院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n=38)采取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参照组(n=38)采取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评价指标包括两组的时间指标、疼痛水平、肢体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各项时间指标短于参照组(P<0.05)。术前,两组疼痛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的疼痛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术前,两组肢体运动能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的肢体运动能力高于参照组(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的治疗疗效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在为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治疗时,采取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治疗疗效,同时,也可减轻疼痛现象、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分析

      2025, 2(9):13-15.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采集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随机抽样法选择藤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9)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n=29)行TEP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疼痛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41%)较观察组(96.55%)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缩短(P<0.05);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对照组术后24h、48h、72h、7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45%)较对照组(27.59%)降低(P<0.05)。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 多次与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急性牙髓炎的疗效比较

      2025, 2(9):16-18.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牙髓炎患者接受多次根管治疗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择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于2020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多次根管治疗)和试验组(一次性根管治疗),各30例,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治疗前后患者的牙齿功能、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显著减轻(P<0.05);试验组的牙齿功能较对照组更高(P<0.05);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牙髓炎患者接受多次根管治疗和一次性根管治疗均具有一定疗效,相比之下,一次性根管治疗的并发症较少,疼痛显著减轻,更具优势,该疗法对于患者牙齿功能的恢复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 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联合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2025, 2(9):19-21.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联合氨溴索双途径给药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包括对照组(氨溴索双途径给药)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炎症因子指标、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炎症因子指标、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呼吸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炎症因子指标、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联合氨溴索双途径给药能够显著提升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呼吸、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相关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 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5, 2(9):22-24.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北流市中医医院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210例腹股沟疝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予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予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各105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数值。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h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2、24、48h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24h的CRP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2、48h的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2、48h的CRP水平均高于术前24h(P<0.05)。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缓解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 放疗门诊3D打印模板插植后装放疗联合深部热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2025, 2(9):25-27.

      摘要:目的研究放疗门诊3D打印模板插植后装放疗联合深部热疗在盆腔复发性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收治入院并纳入研究的74例盆腔复发性宫颈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参照组采用深部热疗,研究组采用3D打印模板插植后装放疗联合深部热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指标结果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参照组(86.49%)(P<0.05);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盆腔复发性宫颈癌患者使用3D打印模板插植后装放疗联合深部热疗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价值。

    • PVP联合小针刀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5, 2(9):28-30.

      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应用经皮穿刺脊柱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小针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51例,时间段为2018年2月至2023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分别为125例、126例),分别实施单一PVP治疗和PVP结合小针刀治疗。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和骨科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体中线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ODI、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的研究组ODI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过程中,经皮穿刺脊柱椎体成形术联合小针刀方法的应用可以减小Cobb角和提高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并在逐渐恢复腰椎功能的同时缓解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与整体治疗效果。

    •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疗效

      2025, 2(9):31-33.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5年2月河源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8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n=29);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29),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活动度、下肢功能性活动能力指标、基础步态参数、康复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踝关节活动度、下肢功能性活动能力指标、基本步态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足内翻角度、足下垂角度低于对照组,关节背屈角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CT)时间缩短,10m步行能力测试(10mWT)速度增加,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升高,步幅增大、步频提高(P<0.05),步宽降低(P<0.05),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下肢功能性活动能力及步态参数,并提高康复总有效率。

    • 神经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糖尿病足手术的麻醉效果

      2025, 2(9):34-36.

      摘要:目的聚焦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糖尿病足手术中的具体运用情况。方法随机抽选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在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择期行糖尿病足手术的87例糖尿病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麻醉组(n=42)和神经阻滞麻醉组(n=45),对比分析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疼痛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谵妄、低氧血症以及尿潴留)总发生率、术后进食和自主活动时间。结果两组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前(T1)时间点MAP、HR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硬膜外麻醉组相比,神经阻滞麻醉组感觉与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延长,麻醉后10min(T2)、15min(T3)、30min(T4)MAP升高、HR降低,术后2、4、12、24hVAS评分降低(P<0.05);神经阻滞麻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神经阻滞麻醉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及自主活动时间早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对于接受糖尿病足手术的患者,采用聚焦超声引导的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有助于提供更持久有效的麻醉效果和更优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还能维持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并促进患者术后更快的康复。

    • 泡沫敷料加改良俯卧位通气降低ICU患者压损效果分析

      2025, 2(9):37-39.

      摘要:目的分析使用泡沫敷料加改良式俯卧位通气对降低重症监护室(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的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收的70例需要俯卧位通气的ICU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俯卧位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泡沫敷料加改良式俯卧位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氧合指标以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氧合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泡沫敷料加改良式俯卧位通气在降低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 2(9):40-42.

      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0例于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在苏州市立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超检查显示的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形成组(n=32)和无血栓组(n=88)。比较两组患者头静脉直径、桡动脉直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血红蛋白、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G、CRP、PTH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形成组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TG、CRP及PTH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TG、CRP及PTH水平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分析进一步表明,TG、CRP和PTH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具有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0.951和0.677(均P<0.05)。结论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TG、CRP及PTH水平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TG、CRP和PTH水平对血栓形成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临床诊疗中可联合监测上述指标,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干预,以降低内瘘血栓风险。

    • >医学技术
    • 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2025, 2(9):43-45.

      摘要:目的将化学发光法(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至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的检验中,探究两种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从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0例纳入研究,均应用CLIA以及ELISA,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CLIA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4.67%、91.33%、95.00%、94.33%、94.67%;ELISA对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67%、79.00%、82.67%、84.00%、84.00%。CLIA对各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ELISA(P<0.05)。CLIA、ELISA诊断HBV感染的灵敏度分别为96.27%、89.97%,特异度分别为80.00%、60.00%,准确率分别为97.33%、86.00%,CLIA诊断HBV感染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均高于ELISA(P<0.05)。CLIA对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ELISA,且敏感度与准确性更高。

    • 非共面动态调强放疗技术在脑转移瘤保护海马体全脑放疗中的应用

      2025, 2(9):46-48.

      摘要:目的探讨非共面与共面固定野动态调强技术在脑转移瘤保护海马体全脑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选择放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方便抽样法选择11例脑转移瘤行全脑保护海马体放疗的患者,均给予每例患者设计非共面与共面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两项计划,对比两项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数据。结果在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30Gy/10f并限制海马体剂量的前提下,非共面固定野动态调强技术在PTV的剂量分布上表现更优秀,其中V28.5Gy、D98%和均匀性指数(HI)三项指标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共面固定野动态调强技术在保护危及器官方面也表现出色,所有危及器官受量均小于共面固定野调强计划,但均达不到统计学差异标准(P>0.05)。非共面固定野动态调强技术在脑转移瘤保护海马体的计划中可更灵活地调整射野布置,使得靶区的处方剂量覆盖率更高、均匀性更好,同时还可降低海马体受照剂量。

    •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AMI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2025, 2(9):49-51.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AMI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296例疑似AMI患者,均接受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D-二聚体(d-dimer,D-D)检测。根据患者是否确诊AMI情况分为对照组(非AMI组,52例)和观察组(AMI组,244例)。分析两组患者依据心肌损伤标志物、D-D诊断AMI及病情评估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D均较对照组高,且均IV级>III级>II级>I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D、MYO、CK-MB、cTnl、BNP、NT-proBNP同AMI正相关(P<0.05)。构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抽取此次研究对象60次(数量≥100),发现联合D-D、MYO、CK-MB、cTnI、BNP、NT-proBNP中的任意"三项"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AUC值较高(P<0.05)。针对急诊收治疑似AMI患者,开展D-D、MYO、CK-MB、cTnI、BNP、NT-proBNP检测,对AMI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准确性有积极作用。

    • >护理研究
    • CICARE沟通模式在门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价值

      2025, 2(9):52-54.

      摘要:目的分析在门诊预检分诊中应用CICARE沟通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期间至医院门诊就诊的3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CICARE沟通模式,比较两组的分诊准确率、医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排队等待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护士专业能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分诊准确率提高,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预检分诊排队等待时间明显缩短(P<0.05);干预组患者环境整洁舒适、健康指导、仪表整洁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士分诊执行情况、医患配合等专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预检分诊中应用CICARE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分诊准确率,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减少患者分诊等待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护士专业能力评分。

    • 基于“互联网+”的MDT延续性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2025, 2(9):55-57.

      摘要:目的分析依托"互联网+"的多学科协作(MDT)延续性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腹部肿瘤病区确诊为原发性胃癌且开展胃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出院健康指导;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互联网+"的MDT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护能力量表(ESCA)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ESCA、EORTCQLQ-C30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ESCA、EORTC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在胃癌患者术后开展基于"互联网+"的MDT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自护能力,改善其生命质量,患者对该术后护理模式的满意度高。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脓毒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5, 2(9):58-6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广西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病患,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具体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接受CNP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康复效果更加理想(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脓毒症病患进行CNP干预具有显著优势,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控制并发症发生,使病患护理质量、生活质量均得到大幅改善,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综合性社区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5, 2(9):61-63.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性社区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东营市垦利区胜坨镇卫生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n=40)实施综合性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血糖指标及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社区护理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 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延续性护理指导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2025, 2(9):64-66.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延续性护理指导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选择2024年1-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3医院住院治疗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延续性护理指导,观察组采用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延续性护理指导,比较分析两组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干预前,观察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延续性护理指导,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 系统化急救护理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衰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5, 2(9):67-69.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时采用系统化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以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衰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血压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心率、LVESD、LVEDD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衰的患者抢救中,急诊实施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可提高急救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降低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焦点解决模式对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HSCT期间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5, 2(9):70-72.

      摘要:目的观察焦点解决模式对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期间家属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陪护68例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68名家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4例,常规干预)与试验组(34例,焦点解决模式干预),对比实施两组干预模式前后患儿家属的负性情绪评分、疾病知识掌握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家属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儿家属的焦虑、抑郁、压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疾病知识、感染预防与控制、营养饮食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维度的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焦点解决模式能有效缓解患儿家属的负性情绪,提升其疾病知识掌握度,改善生活质量,在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HSCT护理干预中具有推广价值。

    • 1例胸主动脉夹层支架术后合并SLE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2025, 2(9):73-75.

      摘要:本文报告1例胸主动脉夹层支架术后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该患者存在SLE活动性、长期抗凝治疗、主动脉支架状态、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及恶性肿瘤等多重风险,护理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并实施包括精细凝血管理、激素替代治疗预防肾上腺危象、强化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多模式感染防控及针对性心理支持等在内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围手术期过程顺利,术后未发生肾上腺危象、出血、感染及VTE等并发症,术后7d出院,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本案例提示,对于合并SLE及重大心血管疾病的妇科肿瘤患者,实施基于多学科协作的精细化风险评估、个体化干预措施及全程化管理是确保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保障。

    • 人文关怀和叙事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2025, 2(9):76-78.

      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和叙事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挑选2024年4-12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女性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n=35),试验组实施人文关怀和叙事护理(n=35)。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心理痛苦程度及躯体症状,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中文版乳腺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B)各项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显著提高,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痛苦量表(PAS)评分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两项评分显著降低,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人文关怀和叙事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促使患者的躯体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有利于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

    • 人性化护理在产后尿潴留产妇心理支持中的应用

      2025, 2(9):79-81.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后尿潴留产妇心理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54例产后尿潴留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尿潴留缓解时间、首次排尿量、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尿潴留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满意度、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产后尿潴留产妇心理状态,缩短尿潴留缓解时间、增加首次排尿量。

    • 叙事护理对农村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2025, 2(9):82-84.

      摘要:目的探究在农村肺结核患者中应用叙事护理对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本院于2023年1-12月收治的1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住院强化治疗后转结核门诊继续巩固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n=50)和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叙事护理,n=50)。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性、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与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GAD-7与PHQ-9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叙事护理通过建立深入的医患关系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手术室积极保温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低体温发生预防中的应用

      2025, 2(9):85-87.

      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室积极保温护理措施对剖宫产产妇低体温预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常规手术室护理)与观察组(n=75,手术室积极保温护理)。对比剖宫产产妇不同时间段体温差异、低体温、寒战发生率、围术期相关指标差异。结果两组剖宫产产妇手术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麻醉起效时、胎儿娩出时、手术结束时及返回病房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低体温、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术中输液量减少(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手术期间,采用手术室积极保温护理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效果显著,有利于产妇手术期间体温稳定,可降低低体温、寒战发生率,缩短产妇术后恢复时间。

    • 角膜移植术患者连续性护理的应用价值

      2025, 2(9):88-90.

      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护理干预在角膜移植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角膜移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各35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后1个月、6个月的自护能力、健康行为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干预后6个月的自护能力评分、健康行为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出院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作为角膜移植术患者的一种重要干预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形成健康行为与增强自护能力,并大幅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此获取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认可,干预效果显著。

    • 全流程护理管理对头皮供区取皮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5, 2(9):91-93.

      摘要:目的探讨全流程护理管理对头皮供区取皮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2月至2025年2月收治的70例头皮取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全流程护理管理,将两组头皮供区伤口完全愈合时间、取皮手术间隔时间、换药时疼痛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入院时、出院前患者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头皮供区伤口完全愈合时间、取皮手术间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3、5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皮供区取皮患者使用全流程护理管理可有效缩短头皮供区伤口完全愈合时间、取皮手术间隔时间,患者术后疼痛低,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1例护理体会

      2025, 2(9):94-96.

      摘要:报道1例重型颅脑损伤伴有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通过组建多专业学科队伍,制订最优护理方案;识别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发作,开展护理急救;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开展针对性的康复练习。经精细化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转至康复医院继续治疗。

    • 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留置尿管患者中预防感染的效果分析

      2025, 2(9):97-99.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留置尿管患者中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南宁市福利中医医院2024年1-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留置尿管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尿潴留及排尿困难发生率、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尿潴留及排尿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老年留置导尿管患者中能取得满意成效,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尿潴留及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预防感染且可以缩短患者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风险预警下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2025, 2(9):100-102.

      摘要:目的探究风险预警下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70例重症肺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风险预警下精细化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6.47%)高于对照组(88.24%)(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实施风险预警下精细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中医中药
    • 雷火灸联合穴位贴敷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价值评估

      2025, 2(9):103-105.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应用雷火灸联合穴位贴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安镇卫生院接收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常规干预)和联合组(常规干预+雷火灸+穴位贴敷)各64例,对比两组持续干预8周后的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6min步行距离(6MWD)及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改良呼吸困难量表(mMRC)分级、6MWD及CAT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的FEV1、FVC、FEV1/FVC及6MWD均高于常规组,mMRC分级及CAT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穴位贴敷在提升慢阻肺稳定期患者6MWD、肺功能、呼吸状态以及控制疾病症状反应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

    • 靳三针特色针法治疗抽动障碍医案一则

      2025, 2(9):106-108.

      摘要:抽动障碍(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发育障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快速、重复且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的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俗称抽动症。现分享靳三针特色针法治疗脾虚肝亢型TD的典型病例一则,该疗法显著改善了患儿的肢体抽动症状及伴随的倦怠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寐差梦呓、大便不调等证候。结合中医经典理论,探讨靳三针“调神扶土抑木”针法的组穴配穴原理及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抽动障碍提供更丰富的诊疗思路。

    • 安神穴位贴敷联合改良隔姜艾灸治疗女性不寐病疗效观察

      2025, 2(9):109-111.

      摘要:目的探究女性不寐病(心脾两虚证)患者使用安神穴位贴敷联合改良隔姜艾灸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2024年1-12月诊治的100例女性不寐病(心脾两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安神穴位贴敷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良隔姜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结果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且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女性不寐病(心脾两虚证)患者使用安神穴位贴敷联合改良隔姜艾灸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

    • 中药封包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的效果研究

      2025, 2(9):112-114.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封包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样法选择本院2023年7月至2025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术后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封包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干预前后腹胀评分、腹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腹胀评分与腹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腹胀评分与腹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患者予以常规术后基础治疗加中药封包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进一步缩短患者术后胃肠道症状缓解时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术后腹胀与腹痛情况,从而提升临床疗效,有推广价值。

    • 电针结合集束化进食管理在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2025, 2(9):115-117.

      摘要:目的探究电针结合集束化进食管理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根据整群抽样法抽取柳州市人民医院在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集束化进食管理)与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干预),均持续干预28d。对比分析两组误吸、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吞咽功能。结果观察组误吸与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实施电针结合集束化进食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误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 麦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肾阴虚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2025, 2(9):118-120.

      摘要:目的分析麦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肾阴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12月于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肾阴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0,二甲双胍)、试验组(n=30,二甲双胍+麦味地黄汤加减),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评分及血糖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临床证侯评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临床证候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FPG、2hPG、HbAlc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肾阴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麦味地黄汤方加减方,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可降低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降低血糖水平。

    • 穴位贴敷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25, 2(9):121-123.

      摘要:目的研究穴位贴敷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1383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康复患者展开本次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691)与观察组(n=692)。常规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干预手段,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护理,对胃肠道功能恢复、术后疼痛与循环进行同时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生存质量水平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更短,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明显,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改善情况相对更加突出,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对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术后康复护理进程中,采用基础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的价值较为突出,不仅可以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水平的基础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内热式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研究

      2025, 2(9):124-126.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内热式针灸与中药热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集病历,共纳入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合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设计原则,设为常规组(共计40例,给予单一的中药热敷治疗)、研究组(共计40例,给予内热式针灸与中药热敷联合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比较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测量腰椎活动度,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4周后的治疗效率为92.50%,比常规组高(P<0.05)。治疗4周后,两组ODI评分与PSQI评分有所降低并且研究组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腰部后伸活动度、腰部前屈活动度、腰部侧屈活动度有所增大,并且研究组明显比常规组增大(P<0.05)。研究组患者外治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与常规组对比未见显著性的差异(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联合应用内热式针灸与中药热敷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能促进腰椎活动功能改善,提升睡眠质量。

    • >药物与临床
    • 特利加压素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脓毒性休克临床疗效研究

      2025, 2(9):127-129.

      摘要:目的评估特利加压素联合去甲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单独使用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澧县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3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5)仅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n=18)采用特利加压素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进程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入住ICU前3d的24h补液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酐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钠血症、肌肉痉挛、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去甲肾上腺素单独使用,特利加压素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脓毒性休克可显著提升疗效、缩短器官支持时间、减少液体需求、减轻心肌与肾脏损伤,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展现出综合治疗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达英-35与优思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对比研究

      2025, 2(9):130-132.

      摘要:目的探讨达英-35与优思明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样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在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67例PCOS住院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达英-35治疗,观察组应用优思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体质量指数、规律月经率、排卵率、妊娠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睾酮(T)、总胆固醇(T-CHO)水平均比治疗前低(P<0.05),但是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规律月经率、排卵率、妊娠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达英-35、优思明在治疗PCOS方面均有一定疗效,可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激素以及内分泌水平,同时还可以较好地提高患者的排卵率以及妊娠率,使月经规律恢复正常,但在控制患者体质量方面,优思明效果更为明显,可帮助患者减轻体重,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2025, 2(9):133-135.

      摘要:目的探究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本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采取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昼夜血压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两组白天血压、夜间血压、24h脉压、24h脉压指数、舒张压平滑指数、收缩压平滑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两组白天与夜间舒张压、收缩压、24h脉压、24h脉压指数均显著下降,舒张压平滑指数、收缩压平滑指数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提高(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能更显著降低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可作为社区高血压管理的优化方案。

    • 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分析

      2025, 2(9):136-138.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阿立哌唑治疗的参照组与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治疗的干预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案下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MoCA、BPRS、HAMA、HAMD、TE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干预组PANSS、BPRS、HAMA与HAMD评分低于参照组,MoCA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TES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病症,还可强化其认知能力,改善其负面情绪,保障治疗安全性。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

      2025, 2(9):139-141.

      摘要: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湄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缩宫素20U静脉滴注+子宫按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臀部肌注)。比较两组产后2、24h出血量(容积法+称重法+面积法)、子宫收缩强度(触诊+超声评估)、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24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收缩强度高于对照组,子宫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子宫肌层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产后72h,观察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24h,观察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T和APTT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能够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增强子宫收缩强度,减轻产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下降幅度,改善凝血功能指标。

    • >医疗管理
    • 基于实时监管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2025, 2(9):142-144.

      摘要:随着国家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正由传统静态结果评价向全过程、实时性监管模式转型。信息化平台作为实现实时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已成为现代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现围绕实时监管导向下的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系统分析政策背景与监管需求,阐述平台总体架构与关键技术,总结典型医院应用实践与成效,指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技术与管理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供实践路径参考与技术方案借鉴。

    • 基于风险评估策略的分级管理在高危孕产妇中的应用

      2025, 2(9):145-147.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风险评估策略的分级管理在高危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救治的120例高危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与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结合基于风险评估策略的分级管理),每组60例。比较两组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临床指标、分娩方式、焦虑及抑郁程度、不良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产后出血量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顺产率高于参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早产)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对高危孕产妇采用基于风险评估策略的分级管理,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顺产率,减少母婴不良反应和围产期抑郁的风险。

    • 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分诊准确率及就诊效率的影响

      2025, 2(9):148-150.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分诊准确率及就诊效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4年5-9月期间门诊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实施常规门诊分诊流程;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实施门诊护理分诊流程,比较分诊准确率、护患纠纷率等分诊效果,分诊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分诊效果结果中,研究组分诊准确率更高,门诊投诉率、护患纠纷率和差错事件发生率较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分诊时间、挂号时间、分诊等待时间和就诊总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服务态度、业务熟练度等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可显著提高分诊准确率与就诊效率,提高患者分诊整体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易混淆药品处方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2025, 2(9):151-153.

      摘要:药房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组成部门之一,它承担着医疗机构每天所需的药物使用任务,确保医疗机构内医疗行为正常进行。然而,在医疗机构内口服药、注射用药等常常在性质、名称、包装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从而导致在工作中容易出现配药错误的现象,对药房的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将叙述易混淆药品的特点,分析易混淆药品出现配药差错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以此来降低易混淆药品处方配药差错率。

    • >文献综述
    •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2025, 2(9):154-156.

      摘要: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进展的趋势愈发明显,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也随之攀升。目前,手术因根治性优势,已被视作治疗该人群的主要方式。然而,手术具有创伤性,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修养,使得术后康复成为临床关注焦点。考虑到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困难,为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综述系统性总结了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现状,深入分析其术后康复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 柴胡及其复方的抗抑郁药理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25, 2(9):157-159.

      摘要:柴胡含柴胡皂苷A、D等活性成分,具多药物作用靶点协同的药理特性,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抗炎、神经保护等机制发挥抗抑郁作用。柴胡疏肝散等经典复方基于“肝主疏泄”理论,柴归颗粒等中成药遵循“脏腑同治”原则,联合针灸等疗法,构建精准干预模式。柴胡复方通过调节“肝气郁结”的病理基础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紊乱、神经免疫炎症等通路,实现“疏肝”效应。综上,柴胡及其复方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机制在抗抑郁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和潜力,通过对其深入研究对推动中西医结合抗抑郁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柴胡及其复方的抗抑郁药理机制与临床应用进展。

    • 心脏介入术围术期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进展

      2025, 2(9):160-162.

      摘要: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对患者身心健康危害大,心脏介入术可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康复。然而,该治疗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常影响术后康复效果。鉴于循证护理在外科手术护理中展现的优势,本文旨在综述该模式在心脏介入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 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2025, 2(9):163-165.

      摘要:腹膜腔转移是造成进展期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早期诊断研究在多个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包括血清标志物、分子标志物、影像学手段、腹腔灌洗液检测以及多模态诊疗策略等,其中腹腔灌洗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在预测转移方面的应用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此外,多模态诊疗策略显示出对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早发现、早治疗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旨在为优化临床早期诊断方法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与研究方向,致力于推动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早诊断和早治疗进程。

    • 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2025, 2(9):166-168.

      摘要: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在青少年群体中高发。脊柱侧弯矫形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护理理论和实践的更新,临床正逐步探索和完善更系统的干预方案。本文通过综述近年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进一步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整体治疗效果。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